第6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畢婚”不會成為熱潮,而只是個別同學的選擇。
從“畢分族”轉變為“畢婚族”,也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在嚴峻的現實生存壓力下放棄了樂觀幻想,轉而追求穩定、務實的生活狀態。但專家對廣大青年提出,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思想、能力、經濟、物質等方面都還不夠成熟,最好是能工作一段時間,基礎牢固之後再結婚。因此大學生們選擇“畢婚”的時候最好多加考慮,謹慎實施。
。。
閃婚閃出喜與悲(1)
閃婚是2009年興起的一個詞彙,顧名思義,指的是男女雙方認識不久便閃電般速度結婚。一項網路調查顯示,有超過六成的網友表示身邊有認識不久就結婚的“閃婚”族。閃婚近兩年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趨勢並且人數在不斷增加。
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人們更加追求效率,連戀愛婚姻的程式也開始變得簡單快捷。如今,3秒鐘愛上一個人,8分鐘談一場戀愛,13小時確定伴侶結婚,再也不是新鮮事了。閃婚族從雙方互相認識到結婚,一般都在半年之內,甚至有很多人僅僅認識幾天就考慮結婚了。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都會很快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80後朋友們加入到“閃婚”一族中,很多同學、朋友都在沒有任何人發覺的情況下突然宣佈結婚了。
王新和張瑩都是80後,他們在“認識”15天后閃電結婚,可謂是閃婚族裡的典型。兩人只有一面之緣,基本都是在網上聊天,兩人的“瞭解”和“溝通”全部都在虛擬世界裡進行。在哈市某廣告公司任職的張寧,在客戶聯誼會上結識了在某品牌汽車4S店擔任銷售企劃的聶雨。兩人四個小時後在MSN上互相加為好友,兩天後進行徹夜長談,六天後拉了一幫好友組團去旅遊,旅遊回來後就閃電般地領了結婚證。其實他們還算不上是最快的,據說有個做網路編輯工作的女孩,跟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夥子在網上聊了7個小時後,從沒見過面的倆人就去登記結婚了。
在選擇閃婚的人中,絕大部分都是80後。70後的婚姻觀念比較傳統,大多靠媒人或熟人牽線才認識,然後是馬拉松式的戀愛,對於結婚萬分謹慎,認為婚姻是一輩子最重要的事,不能草率。而80後在觀念上則相對較新潮和前衛,他們是伴著電視電腦成長起來的,接受新事物較快。在80後的觀念裡,能否結婚,第一面就能判斷了。一見鍾情沒必要大驚小怪,閃婚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透露說,“閃婚族”一般都是80後的年輕人。他們很多人都是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思想活躍、敢於嘗試新鮮事物,一般從事傳媒、IT、娛樂等時尚行業。
還有一些年齡稍大的80後,特別是來自傳統家庭或農村的80後,一旦過了25歲就覺得自己年紀很大了,再不結婚就青春已逝。因此,這些80後們急於抓住青春的尾巴,在家長親戚的安排下見了家庭條件不錯、各方面都比較適合的結婚物件之後很快就匆匆嫁人了。這種急於解決終身大事的心理,很可能促成閃電結婚。
另外,也有一部分人是抱著功利目的而閃婚的。這些人一切從實際出發,比如能解決房子問題,工作能有著落,或者有助於升官發財,他們就不會考慮兩人是否適合,而是選擇馬上結婚,這其實是一種*裸的物質交換式婚姻,不值得肯定。
閃婚的逐年增加還有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在我們父輩那個時代,規定青年結婚和離婚都必須開具單位證明,而2001年新婚姻法實施之後,單位證明在結婚和離婚的時候都省略了。程式簡化,結婚變得容易了很多,離婚也沒以前那麼複雜,這些無疑促進了閃婚的快速增長。“結婚和離婚更容易了,那麼結婚和離婚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一位專攻婚姻家庭法的律師表示。
閃婚是社會高速發展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