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軍節度使共同負責,雙方邊稅則由兩方面共同議定。
說實在的,範延光這一次來只是在大略上有了決定,細節方面可以有很大的調控空間,反而是天策軍方面,對與榷場關稅額度、度量衡、出入貨物等等商貿細節都做足了準備,所以當張中謀拿出了一份厚達數十頁的細則初定稿時,範質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他翻看著數十頁的初定細則,裡頭卻是密密麻麻的貨物以及數字,讓範質倒背四書五經他也能夠,但讓他在短時間內看明白這由資料構成的厚厚文書,他的頭可就大了。
這份有張邁參與、由鄭渭提綱、由張中謀草擬的通商細則初定稿考慮縝密,而且在立意上至少看起來是對雙方都有利的,而且在禮節上又很尊重洛陽方面的大國地位,範質在一時之間幾乎尋不出多少可以駁斥的地方,雖然他隱隱感到,如果完全照著這份細則來簽訂盟約,以後後唐在邊境榷場上只怕會陷入被動,可是如果不按照這份細則來,他範質一時之間又拿不出一份更好的盟約協議來。
範延光對這些商貿細節沒怎麼放在心上,任由張中謀與範質在那裡討價還價,他自己卻捉了張邁的手步開幾步,道:“張元帥,你既與我主結為兄弟,那麼我主希望,我們兩家除了在這些小事情上合作之外,在軍國大事上,也能做到同富貴,共進退。”
張邁一笑,問道:“怎麼個同富貴、共進退法?”
範延光道:“如今中原聖主在位,老百姓本來是能夠很快就過上好日子的,只是因為國家有兩大外患未定,所以國庫錢財十有**都得用於對付外患,我主體恤民情,急盼能夠有朝一日放馬南山,讓數十萬將士解甲歸田,也算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只是這兩大外患一日不解除,我主就算想要減賦為民也很難啊。”
範延光對這次會盟顯然也是有做過準備的,他已經清楚張邁對內對外都高舉“民本”的大旗,所以在外交辭令上也就以此作為修飾。
張邁道:“那兄長準備怎麼辦呢?”因兩個政權已經訂立了兄弟關係,能被張邁稱為兄長的,也就是李從珂了。
範延光道:“主上希望元帥能夠應承,一旦邊境有事,兩家必須共同進退契丹若犯隴右,我軍必出盧龍,契丹若犯燕雲,則請元帥進軍套上。當然,如果契丹斗膽南下侵犯其中一方,則另一方也必須同時出兵,襲擾契丹之後。”
時後唐在東北面設立盧龍節度使,治所所在便在幽州即今天的北京,至於套上則在河套的北部,即今天的包頭、呼和浩特一帶。
範質本來正在和張中謀討價還價,聽到“盧龍”、“套上”,眼角忍不住向這邊瞥了一下。
張邁道:“結盟兄弟,共抗外虜,這正是張邁所願,也是天策軍上下所願!”
範延光大喜,又道:“除了契丹之外,巴蜀孟氏也甚是跋扈,孟知祥本來只是我大唐之叛臣,割據巴蜀以後僭稱帝位,近來更趁著西北混亂侵我州縣,若天策軍能夠進逼河、洮,則……”
他還沒說完,張邁卻已經搖起頭來了,說道:“不成,不成。範將軍這話,我不想聽下去了。我生平最引以為傲的,便是驅逐胡虜、拯救漢民。契丹乃是胡虜外族,我與兄長結盟,外禦其侮,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巴蜀孟氏就不同了,他們同樣也是華夏同胞,我天策軍的橫刀面對外侮時義勇無前,但卻斷斷不願意向內面向自己的同族。更何況蜀國使者也在涼州城內這事我也不瞞將軍其實孟昶剛剛尊我為兄,他也就是我的弟弟,我雖然尊敬兄長,但也不能厚此薄彼,為了兄長之利而殺弟弟啊。所以對於蜀國,我只能說,如果兩家出現矛盾,我願意居中調停,如果調停失敗,我也絕不會貿然相助其中一方,我的態度便是如此,還請範將軍向兄長轉達我的意思,希望他能諒解我的難處,體會我的想法。”
張邁的這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