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
趙季良與王處回面面相覷,微微點頭,齊聲道:“我主英明。”
孟昶皺著眉頭,道:“現在我不想聽你們來誇我英明啊,我現在想知道的是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天策軍這樣厲害,萬一張邁挾大勝之威東進關中,那我們到時候是幫小唐,還是幫天策?”
這個問題,又問得兩人無法回答!
後唐與後蜀之間敵意甚深,最近一年雖然罷戰,但至今未達成外交關係,因後唐一直將後蜀孟氏視為叛賊,而孟氏也不準備承認後唐宗主國的地位,所以雙方雖是停戰卻彼此敵視。
而天策軍那邊與後蜀卻正處在蜜月期,經濟上巴蜀的商人很渴望得到絲綢之路的西方奇貨,而西域的商人又很需要蜀繡等精良商品,政治上雙方分別都派遣了大臣級別的人物(蜀國是盧紀成,天策是曹元忠)互訪,張邁又與孟昶結成了兄弟,雙方互親互補,而且在軍事上又有秘密盟約:若是後唐攻擊涼蘭則蜀國出漢中襲其後,若後唐有下巴蜀之意則天策居中調停,調停無效則助之以兵!
從這一層關係上講,若是張邁東進關中後蜀是應該支援的,但如今時移世易,天策軍在眾人心目中已經從一個割據政權變成了一個有資格問鼎天下的霸者,一旦讓天策軍進軍河洛,吞併了中原,偏居一隅的後蜀豈能獨全!
正因如此,趙季良和王處回才會感到為難,在北庭戰役一事上他們已經判斷錯了一次,這回若是再判斷失誤,只怕要承受的就將是亡國的代價了。
趙季良左思右想,終於道:“老臣以為如今天策軍氣勢已成,我蜀國就算有什麼行動只怕也難以撼動其根基了,只會徒增其惡感罷了。天策軍自起家以來尚未聽說有背信棄義之事,我主既已與張元帥有兄弟之盟,則這一層友愛不宜輕棄。眼下既聞彼取得大捷,自當再派大臣前往涼州賀捷,並一窺天策軍是否有繼續東進。同時另派使者前往洛陽與李從珂修好,以備來日或有不時之需。”
孟昶道:“李從珂對我們向來恨不得先滅亡之而後快,我們派使者前去,會不會拿熱臉去貼對方的冷屁股,再說讓天策軍那邊聽說,會不會影響天策與我們的邦交?”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王處回道:“當初小唐自以為必能橫掃**並以此為己任,除契丹之外其它邦國都不放在眼裡。但現在形勢已經不同,張元帥一戰之威震動宇內,陡見強敵,中原士人必皆觀望。從此李氏對天策之畏懼恐怕將會在契丹之上,與我修好乃是樹一大援,李從珂只要還不糊塗,自然當會分得清楚此間的輕重緩急。”
趙季良介面道:“而且張元帥與李從珂本身也有兄弟之義,兄弟之邦與兄弟之邦建交,他們有什麼理由反對?”
孟昶道:“好,那就這樣辦吧。”當即派了使者同時向涼州、洛陽出使在這個時候,東方諸國都正式承認了天策唐軍的實力,並將之視為有資格問鼎中原正朔的最強勢力之一。
小國們還只是張望,契丹與後唐兩大國卻是感到了自身的地位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儘管契丹這次耶律德光未曾親征,可是投下的本錢之重也不因為國主未曾臨陣而應該低估,更何況北庭這一戰契丹不是單獨行動而是聯合了嶺西回紇,兩大胡族幾乎投入了傾國之力結果戰敗,則天策軍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在漠北諸族眼裡,天策軍是一個從西面逆向升起的太陽!這個“自稱漢人”的強大政權在北庭大勝之後會不會繼續東進呢?這幾乎成了漠北諸族心裡所關注的問題,而且他們之中也因此而分成了各種派系,有的人心中很害怕漢人的進入,但一些沒在契丹所建立的漠北體系中得到好處的部族卻有些期待著唐軍的進入,希冀著能夠因此翻身。
耶律德光和述律平在接到戰報以後都徹夜難眠!當即就商議了種種措施,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