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指著其中一段道:“這帶脈之理,尤為難解,人體諸多經脈皆是直上直下,唯獨帶脈在腰間環繞,提攜諸經,束腰成帶,而天下武學功法絕無沿帶脈運氣之法,也因此對其作用瞭解最少,胡大夫這幾頁經文專論帶脈,實在難以參詳通透。”

楊易也知道帶脈之理難參,但他所在的主世界的醫家之術卻已經對此有了極為深刻的瞭解,當下接過經書,從頭至尾翻看了一遍,閉目片刻之後,已經對胡青牛的醫學理念有了系統的認知,當下向張無忌解釋道:“據我所知也有氣運帶脈之法,提攜諸經之術,只是真氣執行在帶脈之時,腰間癢的要命,一般人難以堅持,你若是有興趣,我可以教你。只有運氣內視,方才能對這條經脈有深刻的瞭解,若是光看經書只憑臆想,絕難理解。”

當下教了張無忌起運帶脈之法,讓他在一旁默默體察,他則將醫經與毒經拿在手上仔細參看。

自古醫武不分家,但凡武道宗師,就絕沒有不通醫理之人,只是大部分宗師只是對經脈運氣最為拿手,對於草藥之理涉獵較少。

但楊易身懷醫家寶術,對於草藥之學也極為精通,因此觀看這毒經、醫經毫不費力,待到將這兩部書冊看完,已經在這山谷之中待了將近一個來月,感覺收穫甚豐。

他之前醫術之高,比他的武學可要高大不是一星半點,如今武道修為大進,雖然沒有拋棄醫道,但畢竟少了許多精力在其上面。

直到今天讀了這兩冊經文,與自己以往所學相比較,他在醫道上的見識才算是又前進了一步。

以醫理而推武學,兩廂參悟比較,使得他對於陰陽消長,君臣輔佐之道,武學中剛強柔弱疑難之理也有了幾分長進。

對於楊慎行所教導的三教同參之法也已經稍有眉目,此番收益之大,實在令他驚喜。

而張無忌本身醫術也極為高明,兩人互相啟發,互相補充,雖然張無忌在武道修為上差了不少,但是在醫道上的悟性卻是極高,對楊易起了很大的幫助。

所謂投桃報李,張無忌既然如此待他,他又豈有不報之理。

這天,將九陽真經仔細參悟之後,楊易對張無忌道:“張兄,我看你修習這門神功還未曾圓滿,尚差了幾分火候,我來助你一臂之力罷。”

第四章試招

張無忌修煉九陽神功多年,如今已經將九陽神功的第四冊也已經修成,但運氣之法雖然會了,功力卻未達到神功最後的境界,最後的幾道關卡卻再也突破不了。

這不是他資質差,而是這神功的最後乃是需要積蓄極大的內力之後,方能一氣呵成通達全身經脈。此時考驗的乃是一個水磨功夫,張無忌火候不到,自然不能修成。

對於這種情形,張無忌作為醫道大家,自然也是明白的很,倒也不以為意。他也設想過一個法子,若真的想要將此功修習大成,須得是找一個絕頂高手,在自己行功之時,為自己摩臍運氣,按摩周身,如此內外相合,方能有大成的可能。

只是九陽神功何等高深,功力執行之際,自有感應,尋常人物未能觸及他的身體便會被他功力自發彈出,而遍觀天下,有能力助其行功之人,恐怕除了三豐真人之外,已經別無他人。

此時張無忌聽楊易說要幫助自己行功運氣,不由好笑道:“楊兄說笑了,這功夫你也看了,若想外力相助,須得氣達先天之人出手才行,楊兄年齡比我還小,未必能成。”

楊易哈哈笑道:“能不能成,姑且試試,或許能成也未可知,反正也沒有什麼壞處。”

張無忌推辭不過,道:“那就試試。”

楊易一直沒有說過自己功力如何,張無忌便也不問,此時好奇心起,“倒要看看楊兄用什麼法子助我?”

當下張無忌找了一個地方,按照往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