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這些雁塔題名之中;似乎就屬京兆府的最多?”
“那當然;每年由京兆府試而省試登科的人數;素來是最多的;因為每年京兆府試都可解送五十人不過;今年卻是未必了杜十九郎之前上呈試題給京兆尹孟公封存之前;曾經對我提過一句;這五場試一場難過一場;尤其是表檄和策問;足可黜落所有心懷僥倖之心的人”
王縉的這聲音很不小;一時吸引了四周不少人側目相視。然而;崔顥卻彷彿渾然不覺似的;大大咧咧地問道:“加試五場是早就傳出來的事;既然敢應試;那就總得有幾分斤兩。否則去同華豈不是更好?”
“去同華?呵呵;因為今歲京兆府試不易;就知難而退去了同華應試;傳揚出去可就什麼名聲都沒了;當然會有不少人想留下來碰碰運氣;或者看看杜十九郎是否會答應請託。可惜那傢伙是個牛脾氣;對我都是隻字不提;似乎怕我一不小心說漏嘴似的”
“沒事;難就難;若是真的五場試中脫穎而出;還愁不能名動京華?”
這兩人一路走一路沿著雁塔往另一邊而去;他們這一走;剩下計程車子們立刻議論紛紛了起來。現如今留在京城長安的讀書人都是奔著明年省試去的;而要參加明年的省試;這京兆府試便是最重要的關卡。倘若連這一關都過不去;這一年的時間便相當於白白浪費。議論紛紛之中;說話二人的身份很快就被有心人辨別了出來——今科狀頭王維之弟王縉再加上長安縣試頭名崔顥;自然無人懷疑此言真假。而隨著其他各式關於考題難度的訊息也在京城其他各處蔚為流傳;別說應考士子;就連旁人也不免存著十分好奇和關注。
杜士儀到底出了什麼樣的考題?
既然有心打探;之前孟溫禮在杜士儀呈送了考題之後的擊節讚賞自然就被人打探了出來。能夠得當初的狀元郎;現在的京兆尹孟溫禮讚賞;這試題是否jing到自然不用懷疑。一時間;京兆府廨內的那些胥吏面對的竟是各方的打探和好處。雖則孟溫禮收存試題之處亦是嚴密;可還是不免有人打起了主意。
這天午後;京兆府廨內除卻輪值的官吏值班之外;其餘人等大多都去午睡了。儘管算算時令;中秋也已經不遠;但天氣還熱得很;至少那個從後門走出京兆府廨的中年胥吏便是滿頭大汗。他穿過十字街走了一箭之地;又拐過一個彎;這才來到了一家並不起眼的小酒肆。要了一碗酪漿坐下之後不多久;他便看到一個褐衣人走了進來;徑直在自己面前坐下了。
“東西可帶來了?”
“是。”捏緊了袖中那薄薄幾張紙;中年胥吏的臉上寫滿了緊張;好一會兒方才用沙啞的嗓音問道;“你之前答應的可算話?”
“當然算”褐衣人有些不耐煩地挑了挑眉;這才惱火地說道;“我家主人何等身份;區區流外銓選的事情;只要打個招呼便能決定;你就等著脫下吏袍;穿上官衣吧”
聽到這話;那中年胥吏咬了咬牙;終究是拿出了東西遞了過去;見對方隨手翻檢了一下;竟是眉頭緊擰似乎不太滿意;他頓時有些慌神;連忙解釋說道;“我只是匆忙之間抄錄而成;故而有些地方弄汙了;不是故意……”
“我沒問你這個”那褐衣從者卻是也認過幾個字讀過幾本書的;試賦試歌也就罷了;可表檄和策問試題中的那些駢文看得他頭昏腦漲。確信眼前這個小小的胥吏應不至於矇騙自己;他就隨手摺好這幾張紙放入懷中;旋即從懷中拿出一枚金鋌放在桌子上;皮笑肉不笑地說道;“銓選之事還要等年底;這算是酬勞之中的定金;免得你覺得心下沒底。好了;我先走了;回頭有訊息自然會給你”
那褐衣從者出了光德坊;於街上一處和另外一人會合後;便上馬疾馳迴歸本宅。他徑直到了書齋;行過禮後便從懷中取出了剛剛那幾張紙;這才恭恭敬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