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問了這件事。

香江有兩家電力供應商——香江電燈和中華電力。前者的供電地區包括港島、鴨脷洲,以及南丫島;後者則囊括九龍、新界,並於1979年開始和南粵省連網,透過132千伏輸電網路為其供電。

做為勤和與怡和大戰的勝利品之一。唐煥同樣相當重視香江電燈的發展。

香江供電存在缺口,貌似商機不錯,可在香江這樣的彈丸之地,電廠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環境保護壓力,香江電燈必須開拓新能源領域。

另外,就算把香江這塊市場伺候得舒舒服服,但也不意味著財源滾滾,彈丸之地就是彈丸之地。市場飽和程度完全可以輕鬆地計算出來。而且做為公共服務領域的企業,香江電燈受制於港府制定的利潤管制協議。

在發展壯大的本能驅動下。為了追逐更大的盈利空間,香江電燈必須走出去。

這一點上,嘉道理家族的中華電力就做得相當有聲有色,積極地和內地併網,抓住了這個市場;而香江電燈則落到了後面。

所以,在吃幹抹淨了怡和後。唐煥一邊籠絡著手下的英國人,讓香江電燈嘗試著把觸角伸向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一邊迅速和內地接軌,大亞灣核電站便是成果之一。

按照計劃,大亞灣核電站將會成為中國第一座使用國外技術和資金進行建設的核電站。其引進了法國的核島技術裝備和英國的常規島技術裝備進行建造和管理;而參與的三方合組一個運營公司,其中香江電燈佔據百分之十二點五的股份,中華電力佔據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大亞灣核電站輸出的電力,透過中華電力在新界和九龍的線路,傳輸到香江電燈管區內的港島。

可以說,這是一個一舉數得、各方受益的合作。

但是,香江民間對此發對的聲音可謂是一浪高過一浪,有點讓人應接不暇的意味了。

為此,中華電力董事局主席米高·嘉道理,便不顧唐煥正在舉辦第一屆香江網球公開賽的興頭上,跑來商討應對舉措。

唐煥心說,我能有什麼招?而且我的股份最少,沒必要衝到最前面啊。畢竟,人們就是這個心理,慢慢磨唄。

這就像原本時空里民眾意識提高的移動通訊時代,小區市民抱怨本地區手機訊號不好,於是通訊公司決定建設一座通訊站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市民擔心通訊站輻射太大影響自己的健康,即使通訊公司找來各種專業證明以示裝置無害也無法取信對方;結果雙方堅持不下,小區市民繼續抱怨本地區手機訊號不好,通訊公司則等著對方鬆口、同意建設通訊站的那一天。

在唐煥看來,遲遲無法動工的大亞灣核電站,現在就處於這個進退維谷的境地,雙方免不了要博弈一番,這也正是目前英國在後殖民時代所培養的香江特色民粹了。

大亞灣核電站的反對者,主要依據是1979年3月28日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哈納河三哩島核電站的一次部分堆芯熔燬事故,即三哩島核洩漏事故。

該事件被評為國際核事件分級第5級,也就是第三等級危險的事故,也是美國核電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事故。

從原本時空的經驗來看,除了因為地震和海嘯引發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大多數核電站事故的主要原因都和執行人員的操作錯誤有關,因此核電站執行人員的培訓、面對緊急事件的處理能力、控制系統的人性化設計等細節對核電站的安全執行有著重要影響。

而三哩島核洩漏事故便屬於這一範疇,執行人員根本沒有注意到警報,進而在事故發生了十幾個小時後也沒察覺到堆芯的損壞和放射性物質的外漏。

輿論上更加推波助瀾的是,三哩島核洩漏事故恰巧發生在描述核電站安全問題的驚悚電影《chinasymd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