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整個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觀察家報》除了誇張的標題外,對唐煥的冷嘲熱諷,愈發地變本加厲。

一個走了狗屎運的暴發戶,就是如此不知天高地厚,還真以為自己底蘊十足、財力深厚,什麼都能買來呢。

小心你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公司,被可笑的野心連累得破產。

……

當看到這個新聞後,唐煥當時就愣了一下,《觀察家報》的耳目怎麼如此靈通?

要知道,這項資本操作一直都是委託高盛秘密進行的,怎麼突然間大白於天下了。

本來談判就進行得不順利,現在被媒體聚焦了,豈不是憑空多了一些掣肘因素,自己的計劃落空的風險大大增加。

想到此處,唐煥的臉色少有的陰沉下來。

原本時空裡,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被拆解的程序表,最為眾人所知的一個時間點是1984年。

但實際上,剛進入1982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司法部的決議就已經生效了,中間這段時間屬於緩衝期,畢竟它是一個資產上千億、擁有20多家子公司的超級巨無霸,資產整合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兼顧各種利益的過程。

換而言之,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被拆解的最終命運,今年就已經明確下來了。

當然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下場也沒有什麼好同情的,它實在太貪心了。

對於像市話這樣的區域性壟斷,美國官方事實上是預設允許的態度,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持此之外,還壟斷了長途電話業務。更為誇張的是,其所使用的電信裝置,完全由自家的子公司western electric——西部電氣來提供。

資源垂直整合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對競爭對手的排斥極其成功,一家獨大,透過壟斷賺取了鉅額利潤,要不然它也禁不起貝爾實驗室的開銷。

在躲過前幾次的反壟斷調查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司法部的這一輪鬥法,早從1974便開始了。甚至於其商量如何打壓競爭對手的會議都被錄了音。這更加坐實了罪名。

眼見命運無法改變。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開始尋求保留實力的最大化方案。

反壟斷的焦點之一就是西部電氣何去何從,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想要保留這家子公司,因為西部電氣可以讓它進入計算機領域,這塊市場因為1950年代的反壟斷判決,不得不被放棄,但現在具備了撿起來的條件。

唐煥知道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更看重的是長途電話業務和西部電氣,因此打起了其經營市話業務的子公司,也就是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太平洋貝爾公司的主意。

有了這個平臺後。他對網際網路的一些想法,就具備了掌控在自己手裡的進度。

太平洋貝爾的業務範圍主要位於加州,美國西海岸的其它地區也覆蓋了一部分,資產總額超過了100億美元,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下屬的20幾家小貝爾公司當中名列前某,甚至被譽為“皇冠上的寶石”。

以唐煥的私募能力,入主控股太平洋貝爾還是不在話下的。

再者,反正這些子公司都要透過各種組合,形成另外的實體,獨立門戶出去。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沒必要死腦筋,有便宜不佔不是。

感覺極具操作空間的唐煥。便把這個任務委託給了背景深本領大的高盛,交易過程所牽扯到的,包括法律在內的各種問題,它應該都可以解決。

果不其然,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對註定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毫無留戀,表現出了極大的交易興趣。

不過談判過程非常艱難,其原因除了一些早有預料的法律和遺留問題之外,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一如既往地展現出了它的貪心。

比如,美國電話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