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本來該是2月26發生的“二二六事件”提前爆發了。
讓我們循著歷史的印記,來看看此時的日本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20世紀30年代,小日本的日子並不好過。面對當時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日本這個工業國家自然也未能倖免。偏偏在這個時候,這個小小的島國依然窮兵黷武,結果就導致軍費逐年遞增,使得國家總預算連年有增無減。而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日本軍費支出更是佔到了全國財政總支出的31.2%。到了1934年,又激增到44%,而到了今年,已經增加到了讓人瞠目的47.7%。這就導致了日本政府財政預算的鉅額赤字。而為了彌補這一點,維持國家機器運轉,日本政府只得頻頻的發行公債和印刷鈔票,這樣一來就導致了惡性通貨膨脹,日元貶值。其帶來的間接社會惡果是:勞工工資降低,米價下跌,農民種糧積極性大大降低,田地大面積荒蕪、中小企業紛紛倒閉;失業人員躑躅街頭,勞資糾紛層出不窮,都市農村經濟同時陷於絕境。到了1932年年底,日本農戶已經平均負債2000日元,每天都有人因為生計問題懸樑自盡、跳河自殺,甚至有走投無路的家庭全體自盡的。
而就在這個時候,基於所謂軍需景氣的刺激,使明治維新以來的產業結構逐漸轉向戰時體制。日本政府頒佈了“重要產業統制法”,用國家權力來加強大財閥們對主要產業的控制力。三井、三菱、住友、日產、申島正是在這種政策的保護下相繼壯大,形成了巨大的獨佔資本。這些被稱為“死亡商人”、因戰爭崛起的大財閥們為了不讓已擴大的生產陷於停滯,就必須誘發一場更大規模的戰爭。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和好戰的軍部、政府勾結——時刻不忘的就是戰爭。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名叫北一輝的日本作家和他那本名叫《日本改造方案》的書。說起來有點可笑,這個中學沒有畢業,全憑自習,博學多聞文采、口才俱佳的所謂作家,這本書竟然是於1919年8月在上海的一所公寓裡寫就的。北一輝寫這本書的目的,乃是鑑於當時社會主義在世界各地蔓延的趨勢,唯恐日本重蹈俄國覆轍,出現列寧的政權或德國的社會主義,故四處奔走遊說的同時,以這本書鼓勵日本軍人和有志之士對日本進行所謂的改造。
是時,由於受一戰後大裁軍的影響,日本眾多的少壯軍人正處於徬徨苦悶之中,北一輝這本書的出現,可以說正好為他們開啟了一扇窗。一時,《日本改造方案》被這些少壯軍人奉為金科玉律,而北一輝本人不僅被他們尊為教祖,更被一些右翼團體看中。其中,有日本右翼理論家之稱的大川周明更是親赴上海將其接回北一輝接回,拉入自己建立的右翼革新團體“猶存社”中,使日本極右派聲勢為之一壯。
初始,為了所謂的“改造日本”,大川周明和北一輝尚能同心協力,策動暴力革命。然而,隨著日本少壯軍人分為“統制派”和“皇道派”,兩人因為立場的不同開始分道揚鑣。
統制派強調穩重,皇道派採取激進。其中,統制派尊當時的軍務局長永田鐵山中將為首,皇道派的首腦則是參謀次長真崎甚三郎大將。而歷史上二二六的策劃者正是活動能力極強,被皇道派尊為教祖的北一輝。而二二六事件之所以提前爆發,自然和天津108師團的潰敗不無關係。
把目光拉回現實,1936年1月18日,就在天津軍民在歡慶勝利的時候,東京,以村中孝次為主謀,以日軍第一師團第一和第三聯隊官兵為骨幹的政變力量開始走上歷史舞臺。震驚世界的“一一八事件”發生了。而除了時間有所出入,這次事變的過程和歷史上幾乎毫無二樣——其中最關鍵的兩點是,其一:首相岡田啟介倖免遇難,而造成事變的軍隊最終被定性為叛軍;其二,叛軍提出的逮捕南次郎等人的命令未能實施,而北一輝作為皇道派的教祖被處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