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衝鋒在前吸收德軍火力,朝鮮人的危險性將大大降低,這也是朝鮮人義無反顧的緊隨日本人發起反擊的主要原因。

日本人和朝鮮人之後是數量不等的越南人、泰國人和柬埔寨人、寮國人、緬甸人,這些國家的軍隊在聯合軍中本就是充場面的,甚至於很多時候連耿澤寶也會忽略他們的存在,所以他們的反擊也更傾向於走過場,實際效用相當有限。

這些國家的軍隊之後是法國復**。聯合軍諸軍中,單論裝備和訓練程度,法國復**是最好的。然因為種種原因,法國人的反擊卻顯得更加形式化。耿澤寶緊隨法國人行動,他開始還沒察覺到這一點,然後,隨著日本人和德國人發生交火,須木大郎向顧問團求救,他有意派法國人趨前支援拉里森卻以種種藉口推諉逃避,耿澤寶終於看清了法國人的真面目。

法國人出工不出力,耿澤寶擔心日本人敵不過德國人,結果將反擊演變成被反擊,一邊致電須木大郎要求他穩打穩紮,可以放慢速度,一邊致電張自忠,請求他派出航空部隊進行支援。

薩比反擊戰剛剛開始的時候,遠征軍高層以及德軍高層,他們對日本和平軍的看法是一致的,皆認為這支部隊的作用也就能充充場面而已,並不能對戰役程序造成實質性影響。然,隨著日本人接二連三的擊穿德軍佈置的阻擊線並始終緊緊咬住德軍主力的尾巴,張自忠還有曼施坦因,他們很快便意識到自己錯了。張自忠這邊,日本和平軍突出的表現等於為他贏得了一個機會,他當然要毫不猶豫的抓住並趁勢做大。曼施坦因那邊,日本人的玩命直接影響到了他之前制定的撤退計劃,甚至影響到了他接下來的戰役部署。曼施坦因當然不希望參與進攻薩比的軸心**出現全軍覆滅的情況,畢竟,這十萬部隊裡面還有一半的德軍。德國老頭的戰場洞察力相當的高,一線屢屢傳來不利戰報,他非但沒有因此手忙腳亂,反而從中看到了一絲機會。於是,他先是下令薩比前線部隊放緩撤退速度,然後便開始調兵遣將,決定將薩比變為一個新的決戰地,和中蘇聯軍來個一戰定乾坤。

曼施坦因因時制宜重新調整戰役方略的時候,張自忠還在一心一意的想著吞下薩比前線的十萬軸心國部隊。他首先給麾下將加入反擊的部隊去電,要求他們加快推進速度,然後,他親自給須木大郎打去電話,對日本和平軍的英勇表現口頭予以嘉獎。

日本和平軍還有朝鮮和平軍的武器還都是日本製式,單論武器效能,日本和平軍比之德軍要差一個檔次。而且就士兵戰術素養而言,身經百戰的德軍要比日本和平軍強得多。當然,日本人也不是沒有強過德國人的地方,比如敢死精神。只是,日本和平軍這支全部由俘虜組成的部隊還有敢死精神嗎?張自忠為何不看好日本和平軍?一者日本和平軍的官兵來源多是原先日軍中的新丁,訓練和戰鬥經驗嚴重不足;二者,日本人似乎缺少浴血奮戰的正當理由,很難保證他們會拼命戰鬥。

張自忠看錯了日本人,不,準確點說是看錯了這支日本和平軍中的軍官素質。須木大郎為首,以為這是表現的絕佳機會,在他的影響下,這支日本和平軍的軍官們都視之為一次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在他們心目中,普通士兵的性命根本就無足輕重,再加上他們以為遠征軍連那樣可以進行遠端精確打擊的武器都有,德國人根本不可能打贏。他們心目中就存了一份搶功的心思。日本人不傻,他們知道中國人並不信任他們,所以一旦中**隊趕上來,鐵定沒有他們的主力位置。那麼,現在就是他們唯一能夠把握的機會了。

在軍官們的蠱惑甚至威脅下,日本和平軍的小鬼子們前赴後繼的發起了決死衝鋒,結果,對此心理準備不足的德國人反而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於是一退再退,直至失去阻擊的機會,只能被迫的且戰且退。

前線須木大郎屢屢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