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三排,間半丈,列陣於野。

百名弩手,列陣於野,前方沒有任何屏障(拒馬鹿角可以遲滯匈奴騎兵,但同樣也會影響弩手射擊),左右沒有步騎保護,就這樣完全暴露在鐵騎之下。沒有過人的膽氣,嚴格的訓練,以及豐富的戰鬥經驗,絕不敢這樣做。

站在巢車上的張放,終於看到這時代漢軍的弩陣。

漢軍弩陣為左右三排,第一排強弩士置矢盒於身前,雙手持弩,單膝跪地,取半蹲位,弩矢向上斜指三十度,食中二指扣住懸刀,待命擊發;每二排強弩士挺身直立,弩上弦,但不放矢,垂指於地,似有所待;第三排強弩士,正躬身拉弦,隨時候補……

很眼熟啊,這不就是三段射麼?漢軍居然有這麼先進的射擊理念?

其實張放有所不知,這種類似後世火槍時代的三段連射法,早在戰國時代就已出現,秦軍更將此戰術推上巔峰,秦弩軍陣,曾令六國喪膽。而漢承秦制,於弓弩一道亦一脈相承。當年李陵以五千漢軍對抗八萬匈奴,便是將這種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而此時,匈奴人也開始動作,原本鬆散的騎士由兩側向中間聚攏,排成一堵由騎兵組成的兵甲厚牆,徐徐推進。兵刃與皮甲皮靴的磕碰聲,鍊甲特有的金屬摩擦聲,無不令人心跳加劇。進至二百步,匈奴騎兵開始加速,悶雷般的蹄聲,重重叩擊大地,震動著人的心臟,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

黃沙捲揚,百騎奔突,勢不可擋。

張放身在大營,都能感受到那股子騎兵組成肉牆威逼而來的氣勢,渾身汗毛豎起,胸口發悶,握劍柄的手溼漉漉地打滑——他不過是旁觀者尤如此,可想而知,身在戰場,直面強敵,漢軍強弩士們所承受的壓力了。

令張放欣慰的是,強弩軍陣雖然略有騷動,但陣腳未動,陣形也沒走樣——不是什麼士兵都能承受一支即將發起衝鋒的騎兵威壓的,這也是陳湯選擇一支有豐富作戰經驗的正卒老兵迎敵的緣故。

“預備——”杜勳的聲音帶著撕裂的破音,但依然穩定。

號鼓手高高舉起包著紅布的木棰,百名強弩手次第端起手裡的弩弓。

森森利矢,戟指來敵。(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二章 【交 鋒】

(感謝大盟、小胖、我心&傷痕、lmj劉劉劉、趙無恤2014。嗯,趙宗師好久不見了(^…^)

~~~~~~~~~~~~~~~~~~~~~~~~~~~~~~~~~~~~~~~

最先出擊的,卻不是杜勳,也不是前排強弩士,而是佇列左側一名隊率。

這隊率迅速出列,平端弩弓,扣動懸刀——繃!強勁的反震,將他整個人震得向後一仰。

弩矢破空,劃過一道弧線,遠遠落下,距匈奴尚有一段距離——這當然不是他無聊,也不是緊張亂套,而是測距。那支穩穩插在地上的弩矢,就是標誌。

濛濛煙塵中,健蹄如林,漸逼漸近……咔嚓!鐵蹄終於踏折那標杆似地弩矢。

強弩抬起,閃耀著鉛灰光芒的生鐵三出矢刃(三稜箭矢),斜指已衝近百步之內的匈奴狼騎……

繃!杜勳板下懸刀,手臂一震,強弩的弓弦嗡地震顫,箭矢如電疾射——

咻——噗!

杜勳首發命中,錐形利矢飛射百步,貫穿了衝在最前面的一名匈奴騎兵的胸膛,匈奴人發出一聲慘叫,重重墜地,旋即被其後數十騎踐踏成一團肉泥。

屯長的攻擊就是號令,漢軍鼓手重重捶下。

繃繃繃繃繃繃繃繃繃!

左右兩隊第一列強弩士應聲按下懸刀,三十餘支弩矢****而出,形成一片扇面荊棘。

嗤嗤嗤嗤!箭矢錯空,交織而下。

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