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都是學術層面,拿兩家學說一比,得,這個比那個好,大家就一窩蜂地扎堆兒推崇一家了。至於這背後的社會、政治惡果,幾乎沒有人去考慮,所有的辯論、兩家的互相攻擊也都是集中在學術上的拌嘴水平。揭開這層表皮,看到後世影響的人還沒有。

要知道,學說,並不是標準。而大家,都把學說,當成標準了。然後,又把學說、標準和政治混為一談,把理論性的學說與實務性的治理國家當成了一回事兒。

儒家講尊君,講天下禮樂殺伐當由天子出,黃老卻說小國寡民、無為無治。單這一點儒家就強了黃老太多了。

再者,不少儒生的對答都很不錯,在漢代看來,這樣的人不用實在是可惜了。因此,劉徹還是決定給這些人一個機會的,至於那個惡果就像韓嫣說的,學說與朝臣其實是一回事兒,用哪個不用哪個,拉哪個打哪個,捧哪個晾哪個,用哪個來制衡另一個,是從事皇帝這個職業的必備的基本技能。什麼?你說也有不會的?那他就不合格,你瞧那不會的,哪個不是活得悽慘?

這個決定不能說不對,而且還算不錯了,至少,他還沒想讓一家獨大。不過韓嫣還是擔心:大臣可以說不用就不用,實在不行,咱編個藉口誣陷他一下,搞臭了名聲,夷他三族,都很簡單。這天下,三條腿的蛤蟆難找,兩條腿的人可多得是。哪怕你再能幹,咱們三個人做你一個人的工作總工可吧?還分了權,便於平衡。可學說這東西,一旦鋪散開來,深入人心,想拔的時候就晚了。不行!得想個法子。韓嫣開始動腦筋。

這邊,劉徹還在挑卷子。果不其然,董仲舒,還是讓劉徹給看上了。同時還有另外一個人也得到了相當的重視莊助。

韓嫣想了半天,也沒想清楚這個莊助是誰,直到看到此人籍貫,方才大悟這是嚴助啊因為來自南方,最後跑去平南越、東甌的那位,跟衛舅舅一起的說。他怎麼就改姓了呢?再想,想、想、想,想起來了!很想罵娘,東漢明帝,姓劉名莊,於是,為了避他老人家的諱,這莊助連姓都被改了。還好,現在離漢明帝的出生還有近兩百年,莊助,還叫他的莊助,姓他原來的姓。想到這裡,不禁同情起莊助來了,趁著人家還沒當皇帝,再多姓幾年莊過過癮吧,可憐。漢明帝真是壞人!

再看看劉徹,這也不是個好人!因為他叫劉〃徹〃,所以,漢代二十級爵最高的一級原本叫〃徹侯〃的,就改叫列侯了。劉徹他爹叫劉〃啟〃,於是著名的商代賢王微子〃啟〃,就改叫微子開了……囧他們一家,怎麼就不起個偏僻點的名字呢?非要起個常用字來製造麻煩,挑戰大家的語文水平!討厭!

這邊,劉徹正閱卷閱在興頭上,倒沒有計較韓嫣不禮貌的眼神。〃乖,別鬧了,一會兒看完了,咱們去上林玩兒。〃

靠!什麼眼神!我哪裡跟你鬧啦?!韓嫣生悶氣,實在想不通劉徹為什麼會這麼說話。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劉徹說到做到,刷刷批完了卷子,挑出合意的,給了官,更合意的,接著出下一題,至於不喜歡的,直接讓人打道回府了。卷子也不多,就百來份,一會兒也就批得差不多了。

只是中間有個小插曲,東方朔是自己上書來的,他那竹簡,沉得壓死人,劉徹心急,看了第一段東方朔的自白:〃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

如此自誇,令人無語。劉徹卻說:〃這人倒有點膽量,敢跟我這麼說話,不過有點兒狂,得磨磨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