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支書試做,還教他們,此時還在農場買石膏,以至於甭管對他口服心不服的人,還是羨慕嫉妒他的人,今天都是他的擁護者。

常言道,愛屋及烏。

那位村民這麼一說,其他人愈發生氣,「老高,小芳和劍平回來也別讓劍平教他們。」

高素蘭苦笑:「先不說劍平聽不聽我的,就算聽我的,等小芳她爹回來——」

「那我們在這兒等他。我家也泡豆子了,等他回來讓他上我家去。」

高素蘭:「你豆子沒磨,拿啥教你們?」

「那我讓他們快點。」說話的人起身,到門口停下,對其他人說,「你們在這兒等小芳她爹。」回家喊她男人把豆子拎出來,她去村委會趕人。

知青也知道村裡就這一個磨盤,很多人都等著。

周長河年齡大還是老知青,敢直接數落方劍平,潘恢就問他:「怎麼辦?」

「去年沒了張屠夫,過年也沒吃帶毛的豬。我就不信沒他做不出來。」周長河把最後一點豆子倒磨盤眼裡,「磨好咱們走。」

那位等著他們讓磨盤的村民看到豆漿稠的跟粥一樣,忍住笑心說,我看你們能做出個啥玩意來。

周長河把磨好的豆子倒入鍋中,可算意識到不對勁——比在城裡喝的豆漿還稠,這怎麼變成豆腐腦,然後做豆腐啊。

十幾個知青面面相覷。

跟方劍平同一屆的女知青覺得這樣不行,「我還是去找方劍平吧。」說著看向周長河。

周長河看其他人,「你們有沒有誰做過豆腐?」

豆腐這東西便宜的很,五毛錢買的全家吃不完,誰吃飽了撐的做這個。再說了,城裡也沒幾家有磨盤。就算有磨盤,需要工作也沒那個時間。

女知青知道周長河拉不下臉,不再問他直接出去。

方劍平原本坐在老李西邊,扭頭就能看到跟養豬場同一排的知青點。看到那女知青往北去,方劍平以進屋拿板凳為由,躲到老李東邊。

先前有方劍平擋著,老李沒看到知青回來了。

那女知青沒空往這邊看,以至於也沒看到小芳在路上玩紙飛機,結果就是到張家撲了個空。

等著截張支書的村民皮笑肉不笑地問:「有事?」

「方劍平不在家?」女知青說著往四周看,別說人,連影都沒有。

村民明知故問:「劍平和小芳不是跟你們一塊磨豆子去了嗎?他倆人呢?」

知青當著高素蘭的面不敢說實話,訥訥道:「說是去廁所。我——我出去等他們吧。」

幾個村民看著她出去就忍不住嗤笑。

小樣,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

在他們的地方嫌棄他們的人,真當張莊沒人了。

高素蘭忍不住說:「我看還是去把他倆找回來吧。省得小芳她爹回來為難。」

「你去哪兒找?」村民問。

高素蘭被問住,她一直在家做鞋,小芳和方劍平又沒回來過,張莊這麼大,他倆隨便一躲就夠她找半天。

「還是等廣進回來再說吧。」

張支書騎著車子拐進來。

說話的村民嚇一跳,不由得起身:「你可真不禁唸叨。」

張支書看看幾人都是三隊的人,住在村莊最裡面,極少往這邊來,「你們咋在這兒?出啥事了?」

那村民立即把跟高素蘭說的那番話告訴他,末了不忘說:「小芳她娘還覺得不教他們不合適。我看就別教他們。不說開拖拉機犁地了,都不會磨豆漿,也好意思嫌棄小芳。」

張支書心中忽然一動,不禁問:「誰說的?」

「誰說的我們沒看見,反正沒聽到有人幫小芳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