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舒知道,祝庸之所說的注意事項,比寫在紙面上的內容更為重要,也最具指導意義,絕對是畫龍點睛之語。

他掏出本子,準備洗耳恭聽、認真記錄。

酒喝得越是盡興,祝庸之的熱情就越是高漲。

“既然是調研報告,文章當然要結合青原的實際,但不能太過於拘泥,要敢於放眼全省乃至全國,視角太狹小,就沒有高度,就不具說服力,就缺乏影響力。試想,一個具有遠大政治抱負的市長,其文章應當與他的胸懷、視野相彷彿,大氣磅礴,高瞻遠矚。”

“這是其一。”面對楚天舒與寧馨,祝庸之就像站在大階梯教室裡那樣,聲音宏亮,目光如炬,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肢體語言也是豐富多彩。

楚天舒和寧馨都在快速地做著記錄。

“其二,南書記和喬省長來省裡兩年多一點,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概念,看似與文章無關,但其中蘊含著重大的政治意義,弄不好就可能因小失大。因此,這篇文章裡,但凡涉及省內資料和事例,正面的就儘量選擇近兩年來的,反面的則必須避開這個時段,否則,就容易出犯方向性的錯誤。”

從祝庸之的侃侃而談中,楚天舒感受到了他的政治敏銳性,這也說明,他這個省委黨校的客座教授,價真貨實,名不虛傳。

此時的指點已經超越了學術指導,而是具有卓越的政治高度;不是單純就文章說文章,而是拋開文章本身,設身處地地站在了一個地級市長的角度在思考和論證。

“其三,寫文章選事例,只是為了說明、佐證論點,不是一味的表揚先進。這裡面也大有學問。我建議你去分析一下xt市,它是hn省的偏落後地區,經濟總量與青原也有差距,可那是喬省長在hn省親自抓的一個農村經濟發展的典型,那裡不寫你還寫哪裡?還有kt縣,是南書記當年下放的地方,他是從那裡起步走上政壇的,也可以多引用一些那裡的素材嘛。”

楚天舒簡直要五體投地了,他一直以為,祝庸之只是一個困在象牙塔裡的大學教授,沒曾想他對於政治體制和官場習氣如此的熟悉,真可謂是招招都點在了穴位上,葉慶平建議請祝庸之出馬,可見也是非常的有眼光。

……

楚天舒自以為文筆不錯,在國資委當主任時就開始寫官樣文章,曾經得到過唐逸夫等人的誇獎,進入市府辦公廳之後,也算得上是一把好手,但是,方才聽了祝庸之的一席話,才終於認識到什麼叫小巫見大巫,什麼叫高人面前相形見絀,又什麼才是真正的文章大家。

祝庸之講的這些內容,已經完全遠離了課堂,超越了理論,與官場實際密切貼合,眼光之犀利非常人所能比擬。

這一通知心貼肺的點撥,讓楚天舒如痴如醉,也令寧馨興奮不已。

通篇文章的大綱和小標題,包括關鍵提示詞,還有這些不成文的指點,一切都圍繞省長喬明松的核心思路與最新意圖,緊緊抓住農工貿緊密銜接,產加銷融為一體,綠色生態與休閒旅遊相結合等等熱點和新鮮話題,既符合伊海濤當前召集政府工作的職責與未來的市長身份,又貼近青原市的實際且具有宏觀指導性,立意高遠而不虛幻空洞,大氣磅礴而不稍有逾越。

不僅如此,祝庸之又囑咐楚天舒回去寫作時,多從網上搜尋一些省長喬明松近期的重要講話,同時開列了一些需要借鑑的理論文獻。

臨別,祝庸之還拍了拍楚天舒的肩膀,關切地說:“小楚,寫這麼大塊的文章,所費精力很大。若是寫出真功,肯定會耗費大量心血,最終好似生一場大病哩。你要辛苦了,別忘記注意休息!”

“謝謝老師!”楚天舒聽了很感動,眼睛立馬就有些溼潤。祝庸之畢竟寫過大篇幅的理論文章,又是師長輩人,不僅知道寫作中的種種甘苦,而且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