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這三方勢力單拿出來都有非常嚴重的缺陷,比如說蒙古部落冶煉技術低、女真各部缺乏人口、朝鮮則太窮。

但如果他們三方真的聯合了起來,不光缺點得到了彌補,優勢還被擴大了。蒙古產馬,戰略儲備很足;女真佔據了大片肥沃的熟地,由朝鮮人耕種能很快解決糧食問題;朝鮮則有鍊鐵廠,可以源源不斷提供給蒙古和女真武器盔甲。

補給充足、勇猛兇悍、弓馬純熟、作戰經驗豐富、數量還不少的騎兵和步騎軍隊,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在長城任何一處,想想就讓人腦袋疼。

陸軍戰鬥力雖強,熟練卻很有限,不可能把從延慶到山海關的漫長防線全守衛得嚴嚴實實,只要有一個地方被突破,就會對後方造成很大損害。

有了前兩次失敗的經驗教訓,無論是女真還是蒙古,再與陸軍作戰時堅決不會再硬碰硬了,肯定會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性,採用大範圍迂迴的戰術,儘可能躲著陸軍,對長城以南的腹地進行劫掠破壞。

以前之所以不太擔心這方面的問題,是因為在長城防線屯有重兵,後方還有陸軍隨時補充,蒙古或女真任何一家來犯,都不具備太大的威脅。

現在看起來皇太極有點青出於藍了,不光說服了林丹汗聯合抗明,好像還拉上了朝鮮李氏,打算來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先把最強大的敵人幹翻,再談利益如何分配。

這時候大明反倒有點孤家寡人的意思了,首先林丹汗肯定是不會倒向大明的,這倒不是政策衝突,而是屁股決定了腦子。

做為名義上的蒙古大汗,林丹汗只要不放棄成為真正大汗的理想,就必須想辦法吞併其它部落,也包括蒙古右翼的喀喇沁、土默特和鄂爾多斯三部。

現在喀喇沁和土默特與大明打得火熱,又是建廠又是互市,連歸化城都讓大明駐軍了。很顯然,這就是要抱著粗腿抵禦蒙古左翼的西擴。

想把這兩個部落吞掉,必須先把大明打疼,讓它不敢再與其勾勾搭搭。但想把大明打疼,光靠蒙古左翼的力量有點不夠,放眼望去,唯一的盟友好像只有大金國,或者再加上個朝鮮國。

反觀皇太極這邊意思也差不多,想為父親和哥哥們報仇,想讓女真各部獲得更多的人口和地盤,只能向西、向西、再向西。而能互相幫助的勢力,也只有蒙古左翼和朝鮮國。

至於說朝鮮國王李琿為什麼要對大明恩將仇報,不顧當年壬辰倭亂的護國之情,倒向了大明的敵人女真。具體原因沒人猜得到,但景陽皇帝有句話說的好,國與國之間少談感情,多算利益!

從地理位置上講,朝鮮自古就緊靠著中華大國,在每個朝代幾乎都面臨著被吞併的風險,不得不選擇依附。可心裡並不認命,只要遇到能擺脫命運的機會,大多數國王是忍不住的,心裡越有理想的越忍不住。

從政治上講,大明帝國對朝鮮的監控也很嚴格,甚至在王位的繼承廢立問題上指手畫腳。這下就算沒什麼大理想的國王,但凡要點臉也得懷恨在心。往日的低眉順眼只是隱忍等待時機,現在的吃裡扒外,則是感覺機會來了。

所以說朝鮮壓根兒就不具備與大明共進退、成為戰略合作伙伴的可能性。當然了,更不能放任其與外人眉來眼去,甚至成為危害大明的跳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