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盛稍稍愣了一下,他現在的視野還相對有些窄,李正熙卻完全放眼了整個世界,同時,他身後的團隊也是精煉無比,給了他更好的支援。

不過,不懂可以學,田茂盛還有時間,他也聰明,這也是李正熙選他的原因。

“您的意思是?”田茂盛考慮了一會,才遲疑的問道。

“聲東擊西!”李正熙淡然的笑了笑,“或者說,叫做暗度陳倉!”

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多看看中國的孫子兵法吧,真的挺不錯的!”(未完待續。。)

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勢而為

崔真實的死,已經在韓國社會掀起了滔天的巨浪,已經有人在伸張網路實名制了,不過,註定是要失敗的,當然,他一開始成功了,直到幾年後才會被廢除。

按照韓國國會透過的《資訊通訊網法》規定,網民必須經過本人真實身份認證,才能在每日訪問量大於20萬人的媒體和訪問量大於30萬人的入口網站留言,之後幾年裡,日訪問量1萬以上的網站都需實行網路實名制。

這樣的初衷是好的,它是為了打擊眼下盛行的網路暴力,網路犯罪。這些網路暴力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心懷叵測的網民在網站bbc上匿名發帖,利用網路語言暴力,對特定當事人侮辱謾罵、詆譭名譽,肆意進行人身攻擊,侵犯人權。

最極端的例子是,有人在網際網路頁上釋出了韓國超級影視明星的性*醜聞與吸*毒的所謂秘密報告,致使韓國的整個娛樂業界都受到極大震盪,甚至造成了不少藝人因此沉淪和自殺。

因為這個,一開始,韓國大多數的網民是很支援實施網路實名制的。根據雅虎韓國網站對網際網路使用者對此進行了線上輿論調查,79%的受訪者表示贊成,20%表示反對,前者是後者的4倍。

他們認為引進實名制後,會有效地減少沒有根據的辱罵和誹謗,大大緩解網路暴力。

可事實上呢,實行網路實名制整整5年之後,根據相關的研究調查表明。韓國網路上的誹謗跟帖數量僅減少了不到2個百分點。可是為了這2個百分點的降低。韓國政府與社會卻付出了鉅額的管理成本。

還有。網路實名制與保護使用者資訊保安發生了矛盾,反對網路實名制的聲音始終存在。

早在2005年就有社會團體反對網路實名制。他們認為網路實名制將導致言論自由的萎縮、個人資訊的暴露、以偏概全,是對“有良心的因特網公眾”的不公平。

網路實名制造成了網際網路使用者各種資訊的外洩,更重要的是,實行網路實名制,每個人的網上活動都有記錄,會在韓國形成一個“恐怖的監視社會”。

總之,這實際上初衷很好。但在執行中沒有辦法做好的立法。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使用者個人**的保護,然後是誹謗資訊被追責這方面的執法跟進。

什麼是誹謗,甚至是特別惡意的,對別人造成了什麼傷害,該怎麼鑑定他所犯下的罪行,給給予什麼樣的處罰等等,這樣的模糊,讓司法機關很難辦,最後自然是失去了動力。

於是,這法律就等於一張廢紙。

當然。還有一些原因,比如臉譜網。推特,谷歌等國際社交網都不接受網路實名制,因此這樣對被迫接受網路實名制的本土入口網站就很不公平。前者的訪問量明顯大於後者,導致了後者的不滿。

不過,那都是後來的事情了,現在,擺在李正熙眼前的,是一個趁機利用這事情撈取自己利益,做自己事情的時候。

“國家安全委員會里,最重要的情報部門等,你暫時是不可能插手的,但你已經是執行委員了,應該也順帶著幫他們的忙,分擔一下他們的責任,那個網路監察部門,我覺得就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