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現在唐朝百姓缺少大型牲畜作勞力,這些馬作為戰馬弱了,可作為耕地的馬匹還是可以的。至少比人拉犁效率高。
馬上八州大肆開墾,同樣也需要大型牲畜,但隨著這一次的俘虜,加上本來八州遊牧民族為主,耕種的大型動物並不缺乏。所以王畫來個錦上添花,將繳獲的幾千頭牛中摘出兩千頭,也送給了朝廷。
兵器盔甲,王畫沒有看重,特別是弓箭。也不能給地方部落,本來他們手中就有武器,再送武器給他們,力量增強了,不好控制。這也需要一個平衡點,也不能讓他們太弱了,畢竟以後有可能在他們中間挑選兵源。
挑了挑,一些好的盔甲武器留了下來,說不定還有用場。但留下來的不多,武器平時不用,也需要保養的,這同樣是一筆成本。劣制的回爐冶煉成其他農用的工用的鐵器。但同樣為了錦上添花,摘出一批武器送給了朝廷。
這是爭的大義的。看到沒有?我只是借用了一下八州,但是真打吐蕃人。其他的州縣我動都沒有動,連在眼皮底下的廓州我都沒有動。而且打完了,連戰利品都上繳了許多。這一點就是其他的邊關將士也做不到的。
這只是第一步,現在某些人揚言說王畫謀反。實際上王畫是不是謀反,就是得知真相,大家也不好定義。王畫用這些戰利品再次駁斥這種說法,為下一步做計劃安排的。我為朝廷為公主攻打吐蕃,現在糧食資金都是我自己的。就連原來各州的賦稅我也一文錢不少交給了朝廷。實際上也沒有賦稅,拋去軍隊的開支,這幾個州一直是讓朝廷在軟貼。
但朝廷也不能扣壓我運來的糧食。
主要是糧食,兵器與其他的一些物資因為佔的體積不大,都好用一些特殊的手段運過來,甚至王畫有意控制了幾個商號,讓他們投奔於宗楚客等門下,打著向吐蕃走私的名義,向八州運送。其他貨物也是如此。
可糧食缺口太多了,如果有漕運,還好一點。但渭水雖然通達渭州,可漕運不能通達渭州。漢朝疏理了一下,後來淤塞了。到了楊廣大運河時,世人皆知,於是漕運一下子通達長安咸陽,甚至遠達鳳翔府寶雞縣的虢鎮,雖然沒有大運河到洛陽的水位深,可平時也通通航幾十噸船舶,水大時都可以通航一兩百噸大河船。就是達到明朝後,水大時還能使五十噸的船舶通達長安。可也只到了虢鎮了,就是從長安到虢鎮因為沙灘頗多,錯過了**月後,也別想通航了。至於更上游,通航?透過小木筏吧。可就是這樣,從鳳翔到蘭州,這中間要經過隴州、渭州,必須要改用馬車,上了船幾十噸幾十噸地裝,感覺不出來。況且渭水裡船隻很多,但上了岸,十萬噸的糧食,得要多少馬車才能拉完?
這麼大規模的調動,勢必要驚動朝廷,因此王畫在想方設法。
獻上戰俘與繳獲的物資,也只是其中一環,這是開場的文戲。先禮兵兵嘛,將大義佔下。
但這份奏摺上沒有說糧食一事,因此沒有一個人猜出王畫究竟唱得那出戏。
然後才寫出第一戰役勝利的原因。
打吐蕃肯定是要打的,不但要打,而且王畫很想將這個國家滅掉,這對整個盛世大唐發展有很大的好處。儘管現在韋氏亂政,儘管沒有宋朝富裕,可是唐朝還是歷史上最好的王朝之一。至少這種開放積極進取的精神,是窩囊宋所沒有的。
就是因為高原之便,不能將它消滅,也要打回原形,打回隋朝時積石山崑崙山以南,女國、象雄、蘇毗、附國、嘉良、工布、達波、寶髻、納裡、古格、佈讓、日託、麻域、波窩、雅隆(吐蕃的祖先)等諸小國或部落並立的局面。
王畫也在奏摺上這樣說的。如果原來,各位官員也只能笑笑,以為他是欲蓋彌彰,好讓朝廷不去用兵攻打他,讓他在八州立足。但現在沒有那一個大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