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搜刮民脂民膏(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從大河村擴大之後,王家墩就與大河村接壤,可以說離大河村最近。
王家墩很多人都在大河村上工,一直跟隨大河村的腳步,王里正在村裡一說這個事,村民們基本上全票透過,唯一沒透過的是孤寡之人,這部分的錢村裡就代替出了,於是王家墩第一個和程彎彎簽了借錢造水車的合約。
有王家墩牽頭,一些稍微富裕一些的村子,比如李家溝、程家村、清水莊等村落紛紛跟上步伐,緊接著,河口縣、鳳凰縣、白雲縣的縣令聽說了此事,馬不停蹄過來簽署合約……在此趨勢之下,那些窮村子也坐不住了,總不能別人都輕鬆了,自家村子裡的人還苦哈哈挑水吧,於是去程彎彎家裡借錢,將合同簽下來。
水車製造是由鄒大人一行人提供設計圖,沈大人召集人動工,請了十二個木匠,四個鐵匠,工序細節流程化,大批次生產零件,然後再進行組裝,工期大約是三個月,正好到棉花生長大量需要水的時候。
其中,程彎彎負責為村民提供錢財。
別看這整個過程牽涉了多方,但這多方都是一分錢都沒賺,沈大人甚至還明裡暗裡貼了一些。
鄒大人一行人的任務其實早在棉花試驗過後就已經完成了,後來為了研究水車,多留了半個多月,水車研究出來之後,李大人餘大人又萌生了別的想法,和程彎彎溝透過後,再次一頭扎進了做研究的屋子裡,日夜不分研究起來。
“穗安人,下官要回去覆命了,得趁早讓知府大人下令推廣棉花,才不會錯過季節。”鄒大人摸著鬍子說道,“李大人他們就留在這裡繼續研究這些農具,希望能再有新發現,這次的水車……真的令人震撼,要不是穗安人提點,我們這群人怕是花上二三十年都研究不出來,這事兒下官定會如實向朝廷稟報。”
程彎彎推拒道:“這是各位大人的功勞,我只是動動嘴皮子而已。”
“穗安人可別再謙虛了,下官就希望您以後多動動嘴皮子,這是我們大宇朝百姓的福氣。”鄒大人站起身拱手,“我等這次也算是立功了,下官代表李大人他們在這裡先行謝過穗安人。”
鄒大人收拾收拾之後,前往湖州。
三天後,關於棉花的政令從湖州發出來,通往湖州下面的所有縣鎮,再由知縣通知各村的里正。
平安縣附近的各大縣鎮在政令發出來之前就知道了此事,早就做足了準備,在程彎彎這邊第一波棉苗長出來之時,各村的人就上門來購買棉花苗了。
一文錢十株棉苗,一畝地大約能種植兩千多株,也就是差不多花兩百文錢就能種一畝地,這個價格大多數人都能接受。
這會兒其實才三月份,種棉花還是早了些,但也不是不行,各村的人將棉苗帶下去,有些人家裡地多,特意空出來一兩畝地,有些人家裡地少,那就按照程彎彎的建議,間種在還未收割的麥子田壟邊上,這兩種作物能在一塊地裡互不影響生長。
當週邊村落都買了棉苗之後,遠一些的村落也來了。
這些村子都是派里正過來集體購買,再運回去村內分配,幾十個村的里正坐著牛車而來。
言掌櫃和趙大山負責處理這塊的事情,將里正們帶到育苗的營養田上,仔細說了棉苗移植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可能發生的死亡率,若是沒什麼問題,當場交錢就可將棉花苗帶走。
“一文錢十株,這也忒貴了吧。”一個年紀大的里正皺起眉,“我去城裡買稻穀的種子,這麼一大包,都才十幾文錢,你們賣這麼貴,是搶錢呀。”
“就是就是,穗安人也不缺錢,咋能坑咱們老百姓。”
“咱們這些人這麼遠過來,趕了大半天的路,便宜一點吧,一文錢二十株咋樣。”
“一包稻穀種子才十文錢,種下去能有幾百株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