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韓綺梅:別以為沒有你,我就上不了這趟車。
田君未:那是。
韓綺梅:到哪?
田君未:巖霞。
韓綺梅:幹嗎?
田君未:陪你。
韓綺梅:當我是小女生?
田君未:當你是我的愛人。
韓綺梅:什麼?
田君未:當你是我的愛人。
韓綺梅:當你是誰?
田君未:君未呀,“君自故鄉來”的“君”,“寒梅著花未”的“未”。
韓綺梅兀自沉默,臉側一邊,隱隱地透出些孤寂來。田君未的心境也似寒秋入戶,悄然而涼,兩人提不起精神,不再言語。
擁擠的車廂人聲鼎沸,兩人的心情已自行從現實剝離出來,一路有些冷清。田君未陪同韓綺梅到了致德中學,熟悉了場地,到住宿處報了到,吃了晚飯,接下來沒事,田君未提議去巖霞師院看看。
雨已停。黃昏的青湖,幾束迷茫的夕陽。
秋湖映空,寒煙如織。光芒一點一點地滲透,在密稠的煙靄裡力不從心。夕陽本是一點一點收斂的,青霧又濃,光芒儘快地黯敗,忽然隱沒,留一個青色的湖。青色越發的濃稠,黑暗紮實地滾過來,一幅酣暢淋漓的寫意畫,瞬間漆黑。湖面泛些模糊的光,更顯黑夜的深不見底。那些散落的光,如同生命在沉思,是內向的追憶,又是外向的暗示。像是久遠的創傷,接近暗夜的膚色,又以它的明亮提示,地心與天穹之間,神秘的,有著巨大隱痛的深刻關聯。青湖兩岸的燈火次第燒起來,水波,流紋,山巒,樹,陰影。燈火來臨之前的那點感受,又似是發生在遙遠的別處。
韓綺梅嘆息,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遊。
田君未幽然道,惆悵,是不明白。不問,是不敢。事情不能順乎其心,合乎其道,一般不敢回頭看。不過,你不明白的,我可以告訴你。你不敢的,我敢。
韓綺梅顧自笑笑,並未接言。
兩人從操場來到高坡上的教學樓區。
撞進了一個展覽廳,是藝術系舉辦的畫展。看了藝術系的畫展出來,眼見一間大教室裡人頭攢動,笑語喧譁。田君未說我們去看看。
教室門口豎塊小黑板,上貼一張顏色雜亂、線條誇張的廣告,依稀可辨“BEAUTY沙龍”等字樣。
他們進去時,一長髮男生正口若懸河:
“上帝造就肉身,這是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創作,每一個人擁有它,卻不能欣賞它,這是美的不自覺。美是供人欣賞的,是能給人帶來*的,可我們偏要嚴加防範,女人們還要一層又一層的將它包裹起來。中國人大罵裹腳布,卻不罵裹身布,這是虛偽的開化,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開明,裹腳與裹身原出一轍,而且是五十步與百步的關係,反對裹腳卻贊成包身,比白馬非馬更可笑的哲學。”
人群中有人喊:“你堅持什麼哲學?”
“實事求是的哲學。”長髮男生斬釘截鐵。
“堂而皇之。說個理由。”提問的同學對長髮男生自我拔高的回答不滿,希望得到一個“實事求是”的驗證。
“人是依美的規律來造形的,這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名言。”
“不對,是*的名言。”
“*?”長髮男生遲疑,眼睛忽又亮起來,拍拍手,說,“更有說服力!更有說服力!”
長髮男生頓了頓,繼續他的宏論:
“還有康德的一句,‘美是不憑藉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徐志摩說得更通俗,一首詩的字句是身體的外形,音樂是血脈,詩感或原動的詩意是心脈的跳動,有了它才有了血脈的流轉。把這段話的主賓翻置一下,也就是說,身體的外形就是一首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