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同去。”

“外託恭順之名,內挾要求之術。。。。。。天津郡城,無一日之水,無隔宿之糧,城外廛肆毗連,河路錯雜,戰守兩難,不得已仍行議撫,但使津郡能羈縻一日,京師則籌備一日。。。。。。臣與津存亡自誓已久,非敢以言撫為退縮求生。”

圓明園勤政殿,一個小太監悄無聲息地疾步走進勤政殿內,手裡還捧著一疊新到的摺子,等到掀簾的太監掀開簾子,東暖閣裡面傳出來皇后朗朗地讀摺子聲音,小太監放慢了腳步,走到裡間,裡面伺候的雙喜接過摺子,放在了炕上的小几子上,咸豐閉著眼睛,眉頭緊皺,聽著坐在對面的皇后的聲音。

皇后讀完了摺子,放下,靜聲看著皇帝,“皇上,譚廷襄的摺子,您的意思是?”

“要停止貿易,關閉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四個通商口岸,這法子不行,”咸豐皇帝搖了搖頭,否決了譚廷襄的提議,“如今不論說關稅如何,單單寧波府買進來的西洋火炮就是少不了,如何能停止貿易,”如今發逆已經被壓制在江南一帶,若是停止貿易,恐怕又要猖獗起來了。

“宣戰麼。。。。。。目前還不到時候,”皇帝繼續搖了搖頭。

杏貞連忙說道,“兩廣的黃宗漢上摺子說,提議速速克復廣州,使英法等國震懾再出面開導。。。。。。”對於前世公知精英產生最多的法律生來說,自己是一個比較獨特的例外,是一個典型的國家利益至上者,杏貞清楚的明白如今和英法兩國開戰確實是不明智之舉,國內的太平軍和捻軍都是冷兵器時代的反叛,朝廷軍隊到現在舉全國之力還沒有把金陵的洪秀全剿滅,怎麼能把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蒸汽強國,打到家門口的英法兩強打到?

“皇上,臣妾以為宣戰不是要真和洋人動刀動槍,”杏貞說了自己的意思,“宣戰只是表明咱們大清的一個態度,要強硬到底,天朝仁義之極,就算是不通教化的洋人,咱們也應該是先禮後兵,”杏貞說話圓了皇帝的面子,總不能說皇帝怕吃敗仗才遲遲不肯宣戰吧。

ps:

萊陽宋荔裳我小時候在家塾讀書,鄉里有個熱衷於科舉而沒有功名的

老學究問我:‘小孩子,你讀的是什麼書?’我說:‘《史記》。’問:‘是誰寫的?’我

答:‘司馬遷。’又問:‘他是否進士?’我答:‘他是漢朝太史令,不是進士。’他拿起

書來,讀了一兩行,就拍了拍桌子道:‘這個不是進士的司馬遷,寫得不算好,何必去讀

它?’

三十三、天津條約(四)

三月,北國春色盎然,皇帝為了調解心情,過了上巳節,就命擺駕圓明園,園中的玉蘭開的正好,勤政殿東暖閣裡頭炕上就擺著一個乾隆仿哥窯雨過天色雙耳貫瓶,上面插著紫白雙色玉蘭,顫顫巍巍,吐露著沁人的幽香,皇后正在伏案批摺子,皇帝飲了一口新進的龍井,在窗欞下藉著明媚的春光,閒閒地翻看著一部書。

“皇上,”杏貞停下了手裡的硃筆,想起了譚廷襄此去的任務,在自己的勸諫之下,皇帝終於放棄了將和英法兩國交涉的調停任務放在美俄公使的不切實際的想法,不過這直隸總督譚廷襄雖是部堂級高官,到底是沒有欽差大臣的頭銜,“譚廷襄此去天津,可是沒有皇上給的欽差大臣。。。。。。”

正在看著《莊子》的咸豐皇帝抬起頭,揉了揉脖子,臉上一臉無所謂的神色,“無妨,肅順對著朕說,邊事當由邊臣辦,朕深以為然,若是朕委了譚廷襄他欽差大臣的差事,豈不是過於看高洋人,哼,在山東廣東的事情朕還沒有和他們算,朕寬宏大量,也不能沒有底線,”咸豐皇帝站了起來,“朕已經讓他對四國公使分而處之,想必不日就會有好結果,何況,僧格林沁在大沽口準備地極好,這欽差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