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如樹癭,和壺身相配,就有如一個整體。

其實博物館的那把樹癭壺的壺蓋也不是原配。那把壺是儲南強先生於1928年在一處地攤上購買到的。他經多方調查考證,瞭解到此壺曾收藏於清末大藏收家吳大澄家。他認為此壺是供春壺真品,不過蓋是清末制壺名家黃玉麟後配的。

畫家黃賓虹見此到壺後,認為黃玉麟後配蓋是“張冠李戴”,就請民國時制壺名家裴石民先生重配樹癭形蓋,併為之題了記。

也就是說,到底樹癭壺的壺蓋原先是什麼樣的,誰也說不清楚,而且供春制壺比較隨意,因此兩把真正的樹癭壺對比起來應該也不可能會是一樣的。

吳叔把手中的樹癭壺看了又看,過了良久才把壺放回了原位,見此,杜厚連忙問道:“小吳,你覺得這把壺怎麼樣?”

吳叔呵呵一笑道:“我覺得這把壺的神韻很是到位,是供春壺的可能性很高,至於到底如何,還是等小琛看了之後再說吧!”

楚琛點點頭,做好了準備工作就有些迫不及待的把壺從盒裡拿出來,仔細打量。

這把壺造型古樸精工,通體自然古樸,雖然和博物館的那把同為樹癭壺,但表面看起來卻並不相同,兩相對比的話,看起來就好像是兩把截然不同的樹癭,當然,因為供春的壺是全手工捏製的,如果兩把壺外貌相同,那肯定至少其中有一把壺是贗品。

這把壺咋看之下以為胎體厚重,但當楚琛把壺拿到手中時,卻感覺相當的輕,開啟壺蓋細細觀察,也可以看到壺蓋確實很薄,完全體現出了供春壺質純薄堅實的特點,另外壺柄旁還有刻有“供春”二字。

楚琛也和吳叔一樣,良久之後,才把這把供春壺給仔細觀察完,最後又使用上了異能,而結果也讓相當的令他驚喜。

“小琛(小楚),你覺得這把壺怎麼樣?”看到楚琛也看完了,吳叔和杜厚就異口同聲的問道。

楚琛笑呵呵的說道:“我覺得這應該就是一件供春壺的真品!”

“哦?你是怎麼認為的,能否說一說?”杜厚連忙問道。

“那我就說幾點我的見解。”

楚琛侃侃而談道:“咱們知道,供春那時候紫砂壺的工藝還很原始,打身筒、鑲身筒和模具擋坯的技術此時都不可能出現,因此供春壺不可能具有上述技術特徵,原始性,就是供春壺的一個主要特徵,我覺得當時的供春壺應該都是手工捏製,然後用簡單的工具修整的,甚至壺身上可見到指痕。”

“而這把壺就體現出了這樣的特點。另外,正因為當時的技術很原始,所以胎土應該很粗糙,顆粒很粗,同時由於明火燒造,與缸甕同窯,燒成的器色不夠勻正,身上應飛濺有缸甕釉淚,而這隻這隻壺同樣也是表現出了這兩點。”

吳叔和杜厚聽得連連點頭,對楚琛所說的兩點都很贊同,楚琛也接著說著他的見解:

“還有就是,咱們知道供春壺的製作是很隨意的,製作過程中不小心哪裡碰癟了,劃破了點表皮也無所謂,但就算是這樣,如果是真正的供春壺,也可以把他想要表達的意思給完整的表達出來。”

“而這把壺就是這樣,雖然表面看起來坑坑窪窪的,而且有些地方看起來還有手印,但這把壺上面的蒼勁、古拙、自然質樸的意蘊卻一覽無餘,我不知道除了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紫砂壺大師之外,還有誰能夠把這些意蘊輕鬆隨意的表達出來!”

楚琛最後總結道:“綜上所述,我認為這隻紫砂壺應該就是一把真正的供春壺!”

“啪啪!”

聽完了楚琛的講解,吳叔和杜厚兩人忍不住為他鼓掌喝彩起來。

楚琛連連謙虛道過獎了,過了一會,他就有些好奇的問道:“杜老,冒昧的問一句,這把供春壺不知您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