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婆婆

婆婆出身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算是生在解放前,長在紅旗下,趕上了改革開放小尾巴的那一撥兒人,聽她的名字就帶著那個年代出生的特點:李解秀,出身後第三個月,正好革命勝利,紅旗遍中國,於是她的父母就給這個小女兒取名為解放的佳秀…李解秀。

婆婆的命說苦吧,還真苦:十八歲嫁人,頭兩胎生閨女,當然不得待見,三年自然災害時都餓死在娘懷中,傷心啊,斷腸啊,雖然是女兒,可也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肉啊。後面四個全是兒子讓她在婆婆面前家族面前挺起了腰,可也還是得洗衣做飯餵豬養雞,上山砍柴下地種田,該乾的一樣不能少。

好不容易孩子們大了,造水庫修公路使得一家人也從鄉下人變成了城裡人(政府對造公路時遷出來的居民統一安排在城郊結合部,隨著城市的擴大,那片地方也歸到了城市裡),房子是公家建的,雖然小,可是戶籍本上那“城鎮”兩個字在當年可是相當值價的字眼呢。總以為好日子來臨了,可是公公卻生了一場大病,丟下老婆和四個孩子,尤其是那兩個小的,才五歲多一點,就這麼走了,去那頭過著“孤單、卻沒有紛爭的日子”,可憐的婆婆卻為了四個兒的成長還在拼命掙扎。

好容易這都成人了:大兒子楚愛革(聽著吧,*時的特色名)招了工,成了紡織一線的工人,找了同廠的姑娘王燕做老婆,生了女兒楚晶晶;

二兒子楚衛革,一直來是婆婆的心病,因為當年為了照顧出水痘的大兒子,沒能好好管住這小子,結果這小子爬樹掏鳥蛋,摔壞了腿,幸好是有著城鎮戶口,算殘疾人安排到了福利廠工作,娶得是個正常地姑娘王衛紅,也生了女兒楚茜茜(那年正好趕上中國引進這部好萊塢大片《茜茜公主》風靡一時所以孩子的名字就叫這位公主的中文譯音了)。

三兒子與四兒子是孿生兄弟,在當時一下子生出兩個生龍活虎的小子可是件稀罕事,本來也叫什麼護革這類的名字,在*結束恢復高考後,鄰居老學究覺得這名不好,硬勸孩子爹媽把名改了,於是楚家老三叫楚鴻軒,老四就叫楚鴻新。這兩孩子,算是趕上了好時候了,至少可以讀書讀到讀不上去為止。為了供這兩兒子上學,婆婆早上幫牛奶場擠奶,晚上給人糊紙盒,夏天賣過冰棒,冬天織過毛線帽,總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沒有一天是空著的,彷彿休息一天就會因為沒掙到錢而改變兒子命運一般。楚鴻軒因為體育超好而被公安學院選中,這樣可以省不少學費還能有生活補助,現在就在市裡公安局當刑警呢。而楚鴻新則因為每次都是第一名而被學校保送名牌大學,現在一家合資企業當副總,屬於真正的金領人士。

至此,婆婆的經濟危機算是結束了,她可以不用再想著法子掙錢來養活自己和兒子們,但是為兒女操心的命卻是怎麼也改不了的,也由不得她改。

二 兒媳婦們

生兒子的時候,婆婆那種驕傲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當初婆婆的婆婆見到大孫子裡那種欣喜若狂,婆婆的公公的老淚縱橫,逢人就說咱老楚家有帶把兒的那種瘋狂,多少讓婆婆揚眉吐氣,地位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如今兒子們大了,也就給她娶回四個兒媳婦,她也就順理成章地當了婆婆,那麼婆婆的四個兒媳都是啥個樣子呢?

大兒媳是楚愛革的同廠同事,名字叫王燕,跟楚愛革同年。王燕的家庭背景跟楚家差不了多少,因此王燕受到的關於婚姻的教育,跟婆婆差不多。進門十幾年來,跟婆婆相處地倒也相安無事,但也沒多大感情。有了孩子後分家另過,孩子叫楚晶晶,一聽就是女孩兒,婆婆對這個孫女還算比較重視,因為對她來說是第一個孫輩,想起當年餓死的兩個女兒,老太太還是挺疼這個孫女的。

二兒媳婦也姓王,叫王衛紅。如果按照楚家算城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