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官家趙佶那副激動難抑的表情,楊戩心中酸得跟恰了檸檬似的。

可他還得努力當好捧哏的角色,朝著官家趙佶小聲地道。

“官家,這篇文章聽起來是極好,可為何奴婢觀其文,卻為何叫少年中國賦,這中國……”

“你呀,枉跟隨在朕身邊多年,連何謂中國都不知曉。”

趙佶撇了一眼楊戩,不過自己心情正好,跟心腹近宦解釋一下也未嘗不可。

“中國者,取天地之中王朝之意也,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博學多才的官家趙佶洋洋得意地衝楊戩顯擺了一番之後,撫了撫短鬚,甚是欣慰地道。

“小高落中國於答卷之上,這就足以證明,此子亦知何謂中國也……”

趙佶清楚,漢唐之際,中國、華夏之謂,皆指當時立足定鼎於中原大地的強大王朝。

然大宋立國至今,百年積弊,數代帝王,無不意欲銳意進取,以復漢唐之舊觀,寄望大宋能夠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央帝國。

奈何命運坎坷波折,至今,仍舊未能平定西夏以復河套,至於幽燕之地,更是被遼國牢牢掌控。

若是其餘貢士以此為題作賦,怕是題目十有八九,肯定是少年大宋賦。

而小高這個孩子雖然有些孩子氣,非要以《少年中國賦》為題目。

在官家趙佶看來,這分明就是小高的心之所向。

不然為何他在省試之時,兩篇策問都充滿著強烈的銳意進取,變法革新的精神。

而他這篇《少年中國賦》中,同樣有著奮發向上的剛強鬥志。

既是自勉,同樣也是在激勵大宋文士之血氣。

“此子當真沒有讓朕失望,朕,已經有些迫不及待,想要一睹為快了。”

看著官家那副神采飛揚的模樣,楊戩摸了摸鼻子,默默地侍立於一旁。

他終於明白,為何高璋那位少年神童會如此得多才多藝的官家的喜愛。

就連恩寵都在自己這位心腹近宦之上,正是因為這小子行事作為,看似不經意的,偏偏都撓到官家心頭癢處。

趙佶關於高璋落筆於紙上的是中國而非大宋的猜想,這點倒真與高璋不謀而合。

在高璋看來,大宋積弱已久,大宋不論是面對遼國,還是面對西夏這等小國,都是戰之不能勝,勝不能定其國。當真是弱雞一枚。

所以,實在不樂意用少年大宋賦這樣的名稱,更願意用中國,以期能夠撓到昏君師尊的嗨點。

畢竟昏君趙佶在年富力強,腦子清醒的時候,還是記得自己要繼承父兄的責任。

努力讓大宋強大起來,收復幽燕十九州,蕩平西夏。以便讓大宋能復漢唐舊觀。

到那時候,當可自傲地稱自己一聲中國,周邊亦可以四夷謂之。

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蔡老六呆呆地看著跟前的題目,腦子裡邊完全是一大坨漿糊。

少年與國家,老子該怎麼搞?像我這樣才華橫溢的蔡家麒麟子,為什麼覺得無從下手?

不應該一看到題目就思如泉湧,筆下千言嗎?

看看不遠處的高師兄,正在那裡神采飛揚地奮筆疾書。

而自己前後左右的那些貢士們,不是眉頭緊鎖,就是唉聲嘆氣,但好歹大家都已經開始動了筆。

蔡老六又努力地仔細回憶親爹衝自己反覆灌輸過的詩賦,那是親爹留給自己的最後手段。

可問題是,此刻內心焦燥的蔡老六越是著急,就越想不起來。

怎麼辦,看著那尚一片空白的宣紙,蔡老六磨著牙根,一抬眼皮。

就看到了一名宦官又舉著那寫著考題的牌子朝著這邊晃悠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