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憬淞稅桑 �

劉伶回答說:“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法戒酒的,必須在神靈前發誓,才能戒得掉。就煩你準備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為真,聽從了他的吩咐。於是劉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來祝告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完,取過酒肉,結果又喝了個大醉。

平日,他放蕩荒唐、玩世不恭,終日醉醺醺,時常在家裡脫光了衣服飲酒。客人進屋找他,假如有人譏諷,劉伶大言不慚,竟傲然說道:“天地是我的房屋,室內是我的衣褲,你們為什麼要鑽進我的褲襠裡來?”

跟他同時代的張華,是西晉遂州人(今衡水遂城鎮),漢高祖重臣張良的後裔,以才華超人受朝廷重用,官至中書令。一生著述頗豐,以《博物志》最為著名。

張華還是一位書法家,世稱“章草八家”之一,流傳至今的有草書《得字帖》、《時聞帖》等。當時張華賦閒在家,劉伶久慕張華的才華和為人,決定攜妻北上,不遠千里到遂州(現河北徐水)訪張華。

劉伶來到遂州,見一酒樓,酒旗高挑“潤泉湧”三個大字,門上貼一副對聯,上聯:猛虎一杯山中醉;下聯:龍飲兩盞海底眠;橫批:不醉三年不要錢。

劉伶心想,好大的口氣。

於是進店端起一碗酒一飲而盡,頓覺馨香無比,暗道好酒。喝乾第二碗,只覺神清氣爽。待痛飲三碗後竟有飄飄欲仙之感。霎時間,劉伶神思泉湧,於是向店家索來筆墨,在壁上一揮而就,寫下千古名篇《酒德頌》。

劉伶題罷便昏然睡去。過數日不醒,伶妻以為醉死,便埋。

三年後,店家來討酒錢。伶妻大怒:人都讓你們醉死了,還敢來討酒錢!你朝死人要去吧。

店家便到劉伶墳前,請人扒開封土,開啟棺木,卻見劉伶面色紅潤,與三年前無異,且正發鼾聲。

少頃,只見劉伶坐起,醉眼蒙,咂咂嘴,伸個懶腰,連呼:好酒哇,好酒!從此之後,“劉伶醉酒,一醉三年”的傳說便家喻戶曉,流傳至今。

劉伶訪到張華,二人一見如故,談古論今,抨擊時弊,倍感相見恨晚。

張華常用當地佳釀“潤泉湧”招待他。劉伶嚐遍各地名酒,感覺此地之酒最為香醇,又有摯友相伴,於是樂不思蜀,終老徐水。

張華在村前擇地厚葬了劉伶。後來,趙王倫謀廢賈后,張華不從,被殺,死後葬於遂城西,村子因名“張華村”。

南宋祥興元年(1278)冬,文天祥兵敗被俘,在押往元大都途中經過徐水時,曾作《遂城道中》一詩,有“冷煙衰草千家冢,流水斜陽一點村”之句,這“千家冢”之中就有劉伶墓,那“一點村”之中也應有張華村吧。

清代微服私訪的乾隆為此地美景所動,欣然提筆,寫下《安肅道中》:“菜畦果圃連溪塢,瀑水東流一帶斜。怪底山川饒秀色,村名猶自號張華。”

戴總講的“竹林七賢”的故事讓官軍平和覃鄧六聽得入醉入痴。覃鄧六問道:

“田總,這些該不會是你們編的吧?”

“編?覃主任,你也太高看我們了,我們編得出來嗎?這些有的是有史料記載的,有的是傳說下來的。”田理麥說道。

“田總,我們基本上每天都要來施工現場走一遍,但卻從來沒有人給我講過這些故事,不過,自己也沒有過多地關注這些,今後,我還得下一番功夫。”官軍平說道。

“田總,有了這個故事,這裡賣酒肯定好賣。”覃鄧六說道。

“覃主任,你不要老是記著你村裡的那點事,剛才我們只談文化,不談錢。”田理麥笑著說道。

戴總笑了笑對覃鄧六說道:

“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