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修文館故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見宋璟激烈反對,李令月臉色平靜,輕笑一下,蓮步輕移,飄然離去。
身後儀仗隊伍也跟了上去,留下宰相們站在原地暗自猜疑。
走在宮廷的道路上,太平公主回憶著適才宰相們的神態,判斷著他們的態度。
宋璟反對,乃是意料中之事。
崔湜、竇懷貞、岑羲、蕭至忠都是她手下之人,自然無須擔心。
可陸象先,竟然面露不忿之色!
想到此人,李令月銀牙緊咬,心中憤怒且悲痛。
陸象先是她一力舉薦,才得以入朝拜相,如今卻想改換門庭,實在可惡!
最令太平公主傷心的是,陸象先當初在中宗朝,不過一個殿中侍御史,是後來被選入了修文館學士,才得以一路累升至中書侍郎。
而賞識選拔他進入修文館的人,是上官婉兒。
昔日,景龍二年四月,上官婉兒建言中宗皇帝,領聖命重開修文館。
在此之前,修文館歷經太宗、高宗、武皇三朝,雖已有“掌詳正圖籍,授教生徒。凡朝廷有制度沿革,禮儀輕重,得參議焉”的職權,但修文館並不能真正參議朝政。
為何?無他,皆因修文館學士和直學士,分別為五品、六品,政治地位太低,根本沒有足夠的底氣與真正的重臣共論朝政。
且修文館缺乏管理,人員流動性強,數目亦不固定。
而上官婉兒擔任新任修文館館主後,立即展開了對它的改革。
首先是提高修文館政治地位。
方法是,增設大學士一職,由三品以上的朝廷重臣擔任。
婉兒挑選的第一批大學士共有四個,分別為:
李嶠,時任中書令。
宗楚客,時任兵部尚書。
趙彥昭,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韋嗣立,為太府卿。
而宗楚客,同樣在韋后當政期間與上官婉兒翻臉,投靠了韋后,政變後被誅。
婉兒對修文館的第二個改革,便是整理編制。
上官婉兒首倡學士、直學士之編制,其中,學士八員,直學士十二員。學士有:崔湜、岑羲、鄭愔、盧藏用、李乂、劉子玄。
直學士則有:薛稷、馬懷素、宋之問、武平一、杜審言、沈佺期等人。
其中,崔湜、岑羲、薛稷都已官拜宰相,盧藏用官拜工部侍郎、尚書右丞,李乂官拜中書侍郎、刑部尚書。
而宋之問、沈佺期、韋元旦等人,更是神龍政變後被貶的罪臣,若非婉兒將他們召回修文館重新啟用,這些人終生都再無進入長安權力中樞的機會。
可以說,當今朝廷大半朝臣,都出自昔日上官婉兒新開的修文館。
故《景龍文館記》評雲:
“至若幽求英雋,鬱興詞藻。國有好文之士,朝希不學之臣。二十年間,野無遺逸,此其力也。”
這也是為什麼,韋后之亂時,李隆基一定要趁亂誅殺上官婉兒。
只要上官婉兒活著,這樣一道強大的政治力量,始終會令李隆基忌憚不已。
李令月最憤恨的,就是陸象先身為上官婉兒和她前後舉薦才得勢之人,竟然背棄恩人,不支援自己的主張!
“看來,陸象先此人是不能再用了,須得另覓他人……”
又過了一道宮門,李令月低聲對貼身侍女道:
“暗中拜訪其他修文館學士,尤其是地方官員,如杜審言、劉允濟等,盡力拉攏,告訴他們,若彼輩肯忠心用命,我定會令其進京,入政事堂。”
侍女依令而去。
李令月美眸東顧,看向東宮所在的位置。
她要將上官婉兒餘下的一切政治力量彙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