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果如姚崇所擔憂的那樣,縱然宋璟已經十分謹慎,但他深夜進宮,諫言皇帝將李令月遷至洛陽之事,還是被太平公主知道了。

得知宋璟等人的謀算,太平公主順勢“勃然大怒”,當即率領一隊人馬直接衝開了太子府,藉故當庭責罵太子李隆基。

李隆基在眾人面前表現得唯唯諾諾,不斷地向姑母請罪。

李令月痛罵了太子一頓後,又尋釁鞭笞了兩個太子府的官吏,這才揚長而去。

而鎮國太平公主率眾衝破太子府、責備太子的故事,也在街頭巷間被百姓們傳得沸沸揚揚。

第二日,太子李隆基迫於壓力上奏稱:

姚崇、宋璟二人挑撥離間自己與姑母太平公主、兄長宋王和豳王之間的關係,請從極法。

幾天後,皇帝李旦傳下旨意,貶姚崇為申洲刺史,宋璟為楚州刺史。

又過了兩日,李旦又下令更改先前將宋、豳二王外放為刺史的旨意。

這件事似乎成為了一道分水嶺,自此之後,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之間的鬥爭迅速進入白熱化,更加激烈起來。

坊間不斷有“太子德不配位”、“皇太子將反”之類的言論傳播開來,皇帝李旦數次頒下制書曉諭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種流言蜚語,卻仍無濟於事。

轉眼間,時間來到七月。

太史令記錄天文:七月,彗星出西方,經軒轅入大微,至於大角。

這一日早朝,太平公主派系的太史令上奏道:

“陛下,彗所以除舊佈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變,所主之事,皇太子當為天子。”

其意便是暗示皇帝,太子有謀反之心。

哪曾想到,皇帝李旦竟言:

“傳德避災,吾志決矣。”

朝上群臣聞言,盡皆失色。

太平公主一脈的黨羽們也惶恐萬分,本欲以天象圖讖誘使皇帝廢掉太子,誰知李旦竟要就此傳位於太子!

壞事了!

群臣紛紛力諫,以為不可。

皇帝說道:

“昔日中宗之時,群奸用事,天變屢臻。朕數次請中宗擇賢子立之,以應災異,中宗不悅,朕憂恐數日不食。豈可在彼則能勸之,在己則不能邪!”

於是堅決要傳位給太子李隆基,以應天象之變,命禮部與太史局擇選良辰吉日,預備皇帝冕服,不日就將舉辦登基大典。

眾臣勸阻不得,立即著人去通報太子殿下和太平公主。

太子李隆基得知這個訊息,連忙馳入宮中覲見,拜倒在皇帝李旦面前,叩頭道:

“臣以尺寸之功,不次為嗣,懼不克堪,未審陛下遽以大位傳之,何也?”

李旦道:“社稷所以再安,吾之所以得天下,皆汝力也。今帝座有災,故以授汝,轉禍為福,汝何疑邪!”

李隆基固辭不受。

皇帝李旦嘆息道:“你是一個孝子,何必一定要等到站在我靈柩前,然後即位呢。”

太子李隆基流涕而出。

而當親信們將此事稟報給太平公主時,李令月的反應很淡然。

“哦,我知道了。”

傳報訊息的親信見公主殿下如此漠然,著急道:

“公主殿下,崔中書等人此刻俱在宮內勸阻陛下,陛下態度堅決,輕易不會收回成命,此刻只有公主殿下親自進宮勸諫,才有希望讓陛下改變主意啊!”

李令月隨手掐了一片樹葉,轉身道:

“本宮會進宮的,你下去吧。”

親信告退。

太平公主鳳眸望向太極殿,心中並無驚慌,反而多了一絲欣慰。

一絲自婉兒走後,很久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