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釗想入禁苑大內,除了懇求楊貴妃的親姐姐虢國夫人之外,就只剩下跟隨供奉官這一條路。

供奉官,即為侍奉皇帝左右之近臣。

例如左右散騎常侍、黃門侍郎、給事中、中書舍人、起居郎、起居舍人、通事舍人等人。

當然了,中書令等名列宰相之位的朝廷大員們也屬於供奉官,但他們地位就遠高於上述近臣們了。

楊釗初入京師,攀不上供奉官的交情,只能寄希望於楊氏三姐妹。

虢國夫人、韓國夫人和秦國夫人身為楊貴妃一母同胞的親胞姐,皆有隨時出入宮掖之權。

說起來,玄宗皇帝為了楊玉環,可謂是給盡了楊家體面與尊貴。

不僅將楊玉環那因罪而死於獄中的生父楊玄琰追贈太尉、齊國公,還尊稱楊貴妃的姐姐們為“姨”。

其中,楊玉環長姐韓國夫人,被李隆基尊稱為“大姨”;三姐虢國夫人,為“三姨”;八姐秦國夫人,為“八姨”。

足可見楊氏三姐妹在京城地位之高,每當她們出入宮廷時,諸公主帝女都要退避三舍,以示禮遇。

楊氏一門上下皆受此殊榮,只因楊貴妃一人受寵,故而民間有歌謠稱:“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門楣”。

此刻聽著族兄楊國忠的請求,虢國夫人自無不可,當即安排了車馬與楊釗一道去往興慶宮。

待兩人抵達了楊貴妃素日所居的宮殿時,卻不見妹妹身影,虢國夫人喚來一個婢女,問道:

“娘娘可是在龍池,或沈香亭?”

婢女躬身答道:

“回虢國夫人,娘娘今日一早就邀請雲夢宗內門長老公孫瑩,前往曲江池編排歌舞了,至今未歸。”

“那陛下呢?”

“陛下在芙蓉園,聽聞梨園的歌女樂姬們都奉命隨聖駕而去了。”

虢國夫人聞言不再多問,轉身回到馬車裡,吩咐車伕經夾城向南面的曲江池趕去。

李隆基為了方便享樂,在修建興慶宮之時,特意在外郭城東垣增築了一道夾城,向北可以從興慶宮直接去往大明宮,向南則曲江池相通。

因此不過一刻鐘,虢國夫人與楊釗就到達了芙蓉園。

一進入這處皇家內苑,饒是虢國夫人見多了豪奢華貴,也不由得被眼前的場面驚異了片刻。

只見此刻芙蓉園內,數千名舞女依次站在不同的方位翩翩起舞,組成一面宛如陣法的樂舞之陣,周圍不斷有糾錯官來回走動,若有舞姬動作失誤或者走岔了位置,糾錯官就會以柳條鞭笞之。

四下裡,絲竹管絃之樂與箜篌琵琶之聲悠揚傳來,飄入耳中,抑揚頓挫,娓娓動聽。

曲江池上的畫舫內,皇帝李隆基卻無暇分心觀賞園裡的輕歌曼舞,他的目光始終停留在不遠處,正在與公孫瑩商討些什麼的楊貴妃身上,片刻不離。

楊貴妃站在公孫瑩身邊,踮起腳尖遠眺岸上的樂舞之陣,秀眉微蹙。

“南方朱雀星宿的點位似乎尚有瑕疵。”

公孫瑩順著她的視線看去,思索了數息,當即揮毫在兩人面前的一副畫卷上提了幾筆,笑道:

“娘娘看現在如何?”

楊貴妃仔細地看了兩遍,又與岸上的歌舞相對照幾遍,珠圓玉潤的臉蛋兒上浮現出喜悅之意,她開心地握住公孫瑩的手,欣喜道:

“成了!大娘不愧是天下大宗雲夢出身,果然見解獨到。”

“若沒有你的指點,只怕再空耗數月光陰也無濟於事。”

公孫瑩不動聲色地從貴妃緊握的手裡抽出雙手,平靜道:

“娘娘過譽了,這一曲歌舞從頭到尾都是娘娘親自編排,我不過是補充些許無關緊要的細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