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更上一層樓(第1/2頁)
章節報錯
清明前一日。
沿著黃河一路走至都畿道,不出所料,在他離開江南後,剪綵面板又再度發放了新的任務。
【當前任務】(隨剪綵刀等級、宿主剪綵境界開放):中原氣象——
【請宿主親自剪綵一副完整的中原山河圖。】
【注:剪綵材料無限制。】
【獎勵】:福緣點數加一。
對此,蘇鶴已是駕輕就熟,知道要走遍中原大地後剪綵出來的成品才能被認可,因此也不著急,而是先去了洛陽。
在洛陽城內,蘇鶴找到了好友王之渙的親眷,將身上所攜帶的大部分錢財留下,並將那副寫有《涼州詞》的畫卷留給了王家。
這篇《涼州詞》擁有王之渙含而未發的儒道詩詞才氣偉力,以及王維筆下之畫,足以抵禦五境修士的全力一擊,可庇護他們母子三人。
在蘇鶴問及,為何不回晉陽王氏老宅,王之渙之妻李氏流著淚答道:
“家中無長輩,縱然回到晉陽,也依舊無人照看,還要無端陷入王氏宗族內鬥之中,何苦來哉。”
蘇鶴默然。
王之渙父母早已因病去世,李氏帶著兩個孩子,就這麼孤兒寡母的回到王氏祖地,難免受到他人欺負。
好在李氏孃家乃是冀州衡水縣令,家底還算殷實,父母時常接濟,在洛陽置辦了些產業,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王之渙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王炎,乃先妻所出,小兒子名為王羽,為續絃李氏所出。
李氏讓兩個兒子依禮見過了蘇鶴,看著這兩個年齡二三十歲的男子稱呼自己為“伯父”,蘇鶴略有些感到彆扭,但還是以長輩之禮贈送了他們二人兩塊玉佩,以作勉力。
臨去前,李氏將一卷封號的卷軸交給了蘇鶴,道:
“此為王郎昔日遭人構陷罷官後,途經蒲州時所作詩句,他還說,寫此詩時,心中所想即是蘇郎君,故而珍藏於家中,尚未傳世。”
蘇鶴接過卷軸將其開啟,上書四個大字: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閱覽此詩後,蘇鶴直感一道暖流從頭頂灌下,流入心海,他輕吐一口濁氣,胸中鬱郁煩悶之氣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無比昂揚的精氣神。
“季陵啊季陵,你仕途不順壯志難酬,還作此詩勉勵於我,真是……”
蘇鶴不願辜負了好友的一番心意,於是辭別了李氏母子,昂首闊步地向蒲州而去。
蒲州乃是河東道與京畿道的交界之處,黃河的兩條支流涑水與郃水在此交匯。
蘇鶴趕至蒲州時,正值黃昏時分。
而王之渙筆下的鸛雀樓正在郡城西南黃河中高阜處,因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得名。
蘇鶴登上鸛雀樓,站在欄杆邊上西顧,又回想起與王之渙在嶽州、京城和玉門關的點點滴滴。
“玉門關軍營前一別,君尚未娶妻,正當意氣風發之年,不想竟是永別。”
在蘇鶴的回憶與感慨中,落日依傍山巒緩緩墜下,餘暉遍灑在滔滔東流不止的黃河水面上,折射出無數波光粼粼,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看著眼前的景色,蘇鶴懷中《登鸛雀樓》的詩詞才氣頓時爆發,化作一道道精純靈氣流入他體內。
蘇鶴順水推舟,當即在鸛雀樓上執行天玄功修煉起來,良久,又打了幾遍中天掌,舞了數次鈞天劍,待收劍吐氣時,已是第二日清晨。
修為再進一步,內視境小成。
把《登鸛雀樓》捧在手中,蘇鶴沉吟了片刻,隨即到最近的集市上買了一刀上好的宣州紙。
接著,蘇鶴找了一個沒人的地方,剪綵刀於指端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