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行,猴子,話說到這份上就夠了。”蘇銘點點頭:“走,一塊談收購去。”
影院起步,最初有三個方案:自建、租賃和直接收購。
自己建,太花時間和精力,而且花的錢可能比直接收購要多,效果還不一定有收購成熟電影院來的好。
租場地,短時間是便宜,但受到的限制太多,不安心。
蘇銘最終還是決定收購一家電影院。
收購電影院有幾個條件。
第一,規模適度。
太大的影院,蘇銘一時間收購不起,比如萬達、成龍那種大院線,蘇銘倒是想一口吃下,可錢不夠。
就算錢夠,自己目前才涉及影院放映,對行業瞭解有限,吃得下,也未必玩得轉。
而且和各大院線相比,桃源的底子還是相對較弱了,一開始就大張旗鼓的入場,容易引起大院線的警惕和壓制。
第二,被收購的影院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免得自己還要花大價錢去打廣告,至少要是那種陽川市普通市民都知道的電影院。
第三,影院的背景要簡單,最好不要有太過複雜的各方面糾纏。否則就算買下來了,也經營不安心。
為此專門的調查,目前陽川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影院有三家,其中‘長河影院’是最為合適。(未完待續。)
第七百四十六章 人浮於事
老陽川人對於長河影院都不算陌生,這是陽川市第一批電影院,早在二十多年前,陽川市只有三家影院的時候,長河影院就是其中之一。
兩個大型觀影室,一間禮堂,四個小型觀影室,在當時簡直就是‘超級豪華版’的配置,如果僅僅從規模上來說,即便在今天陽川市的幾十家影院中,都有一席之地。
據說長河影院曾經在90年代初很長一段時間內,承擔了市政府大大小小的各種會議和慶典活動。
提到長河影院,老一輩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陽川市的老牌國企長河彩電廠。
因為長河影院就是長河彩電廠的下屬機構,作為員工福利、企業形象來建設的。
90年代初,正是國家電器業大發展的時候,長河彩電廠順應時代潮流,一次性從國外引進了六條彩電生產線,短短几年間,就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彩電巨無霸企業。
正因為有了長河彩電廠幾乎不計血本的投入,才有當年長河影院的獨領風騷。
時過境遷,國內彩電市場漸漸進入飽和,外國品牌湧入國內,粗獷發展的弊端開始暴露,再加上網路的興起,年輕一代對於電視的依賴性降低,長河彩電廠的那叫一個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曾經被樹為全國典型宣傳的巨無霸大廠,每況愈下,終於在2010年宣佈倒閉。
最後資產清算結束,長河公司所有的資產和賬面資金都用來頂賬還不夠,唯一保留下來,居然就是這個長河影院。因為最後幾任廠領導實在無力再去維持影院,也沒工夫去管這個副業了,乾脆承包了出去。
幾年下來,長河彩電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曾經的‘長河集團’,就只有這麼一個電影院。
沒了長河彩電的支援,長河影院的經營情況也好不到那裡去,裝置陳舊,人員冗餘,服務競爭意識都跟不上,淪為陽川市影院中的邊緣角色,去這裡看電影的,大多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圖個方便便宜而已。
蘇銘和侯龍濤從影院門口的水泥臺階上走進大門,冷冷清清的大廳裡,有兩排褐色的老舊沙發,零零星星的坐著幾個顧客。
侯龍濤正要給影院的吳總點電話告訴對方到了,蘇銘搖搖頭,說:“先抽根菸,坐會再說。”
侯龍濤愣了一下,很快會意。
要是吳總來,肯定什麼都揀好話說,自己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