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裴矩快步走進大帳,一名從事上前替他脫去外套,裴矩問道:“可有吏部的牒文?”
“有幾份!”裴矩在自己位子前坐下,從竹籃裡取過幾卷標有吏部字樣牒文,在桌上慢慢鋪開,看到了表頭裴矩便知道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幾份都是縣令的任命,沒有郡丞任命。
裴矩又在籃子找了找,再沒有別的吏部牒文,他想了想便對從事道:“去看一看,韋尚書在不在官署內?”
從事飛奔而去,不多時回來稟報,“啟稟相國,韋尚書在官帳內。”
裴矩起身********,向吏部大帳緩緩走去。
韋雲起在新隋成立後被任命為吏部尚書,掌管人事大權,五品以下官員由吏部直接考核,然後提交相國核准後任命,五品以上官員則最終需要攝政王批准方可完成任命。
雖然吏部沒有直接任命權,但吏部擁有提名權和考核權,不管是張鉉想任命某人,或者相國想提拔某人,都必須由吏部來提名。
這也是張鉉對韋雲起的信任,此時韋雲起正在桌案前審閱幾份官員考核報告,有從事在門門口稟報,“裴相國來了,說有事和尚書商量。”
韋雲起放下報告笑道:“快請相國進來!”
不多時,裴矩踱步走進了大帳,韋雲起連忙迎上前躬身施禮,“卑職參見相國。”
“呵呵!已經過了下朝時間,韋尚書怎麼還沒有回去?”
“回去也沒什麼事,正好有幾分考核比較急,所以先處理一下。”
“可惜公務不能帶回去處理,有點不太方便。”
“公務帶回家處理會有很多弊端,當初先帝也不允許。”
裴矩點點頭,“說得也是!確實有弊端。”
韋雲起請裴矩進帳坐下,又讓從事上了茶,裴矩看了一眼桌上的考核報告笑問道:“上次蘇相國提出,官員的考核報告最好交給御史臺複審,不知韋尚書覺得這個方案如何?”
裴矩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把韋雲起和蘇威對立起來,蘇威提出的方案是制衡吏部的官員考核權,實際上是對吏部權力的一種削弱。
當然,蘇威並不是針對韋雲起,而是響應張鉉制衡原則而提出的一個方案,也是從前朝廷的一個弊端,吏部選曹權力太大,楊廣便用七名大臣來負責選曹,雖然抑制了吏部的權力,卻又形成了另一種弊端,比如虞世基的獨權。
韋雲起欠身笑道:“這個方案其實也不錯,但御史臺本身就有對官員的考察,是實地考察,而吏部的考核報告是根據人口、賦稅、路橋、獄罪等等地方政績來綜合考核,實際是一種書面考核,所以我覺得最好將兩者結合,既有實地民望考察,又有書面政績考核,以前北海郡的做法是建立官員檔案薄,不管是監察御史的評判還是巡風使的民望調查,還是各部的政績考核,都統統放在一起,然後吏部官員寫考核報告時都能用到,這樣的考核報告就比較公允。”
韋雲起的意思是可以參考御史臺的監察報告,但官員考核權不能拆分,不能削弱吏部的權力。
裴矩點點頭又笑道:“那怎麼保證吏部官員不徇私枉法呢?當然,我只是打個比方,絕沒有半點對吏部的不敬,請尚書千萬不要多心。”
韋雲起淡淡一笑道:“這就是官員檔案簿的作用了,如果這名官員不稱職或者犯案,那麼就要追查官員檔案簿,當時是誰寫的考核報告,是誰簽字提名推薦,都要承擔失察之責,這個追查就是由御史臺負責,也是對吏部的一種制衡監督,同時也不干擾吏部平時的政務。”
“北海郡以前就是這樣做的嗎?”
韋雲起點點頭,“準確說是青州的制度,不僅僅是北海郡。”
兩人閒聊兩句,裴矩便將話題轉到了他的來意之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