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另外一方面,90年代末那批“寫作文”崛起的“作文系”青年作家,崛起過程就是經典的商業炒作。
這批“作文系”出身的青年裡面,即使參賽作文拿獎的,若是後續不會炒作和包裝,就泯然眾人了。能從寫作文的獲獎青年,變成暢銷書作家,這一個過程,崛起的那一批的,一個個都是炒作天才!
他們本身就是最擅長炒作的一批作家,即使不寫書,換做拍電影,把當年炒作經驗,拿到電影市場上,一樣可以獲得巨大的成功!
嫻熟的炒作包裝技藝,在追名逐利的時代,是不可缺少的吃飯手藝!
王啟年的團隊,才華大家是有的!但炒作經驗,在他的薰陶下,也是豐富的!比起那些作文系的暢銷書作家們,炒作的能力,只會超出,不會遜色!
“喂,《bj晚報》的林記嗎?我是郝藝啊,《命運之門》劇組的那個,王導的室友和哥們……對對,我有新聞,想要與你們合作。下一部電影,不,不是這個,暫時保密。王哥還沒有想好呢,我說的新聞是王導開的公司,小夥伴文化公司,這個新聞夠勁爆吧?”
“《華夏新聞晨報》的李編輯?恩,我是小郝啊,前幾千還請您在我們電影學院寢室一起喝過啤酒。恩,沒什麼事情,主要是想要讓李哥幫個忙,配合宣傳一下新聞。嗯嗯,要錢?多少,兩千塊,可以!只要新聞上三天內能上你們保值,就給你!”
連續的幾個電話打出去,聯絡了多家紙媒。
公關費自然是花出去了不少,但基本已經搞定了幾家媒體,同意配合小夥伴文化公司的炒作宣傳。
當然了,在“王啟年式炒作”中,在媒體上做文章,登軟文,僅僅算作是導火索和催化劑。
之後,真正將的目的,想將媒體上刊登的新聞,轉載到網上,擴大這個新聞話題的影響力——以很小的成本,炒作出巨大的動靜,這才是“王式炒作法”的真諦。
……
1998年12月25日,聖誕節。在小夥伴公司的打點下,bj市先後有多家地方報紙,刊刊登了他們的宣傳軟文。
“爆料,天才導演王啟年,電影大賣後,成立小夥伴文化公司!”
“王啟年變身神秘漫畫家,《薔薇少女》這部大紅的漫畫,既是他與另一位朋友合作的作品!”
“爆料,因為《薔薇少女》漫畫單行本和周邊版權,未與雜誌社簽約,造成雜誌社冷藏,致使《薔薇少女》漫畫單行本已經出版,但讀者粉絲紛紛不知情。”
一系列的軟文被媒體發表之後,郝藝非常嫻熟的操作多個網際網路id,將新聞稿轉發到網路上。
國內的網際網路上,新一波王啟年熱,又被炒作起來了。
“我靠,王啟年不好好拍電影,居然開公司了。劉德華開公司都破產過,他僅紅了一部電影,居然有勇氣開公司!”
“《命運之門》看牛,買了錄影帶,在家拉片看了十遍!王啟年絕對是天才,特別是講故事的天才,電影裡面懸念迭起,絲絲入扣!至今,還留下很多線索沒有解開,期待他的續集!”
“小夥伴文化公司?尼瑪的,這名字取得太不認真了!即使取個王氏兄弟公司、王啟年電影公司,也比這個小夥伴公司要嚴肅一點吧!”
“不會吧?《薔薇少女》的作者也是王啟年?”
“亞城木夢葉老師,居然會是王啟年!”
在眾人嫻熟的炒作下,馬甲發帖、頂貼、回覆,再配合吸引真正關著這個新聞的網友真回覆和真點選。
一次兩次的被網友看到了這些有點熟悉的帖子和話題,一開始,也許很少有人參與,但當有人被吸引回覆之後,小夥伴公司的職員,開始用馬甲進行煽風點火的,自然容易滾雪球一般的吸引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