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那時候城市裡面有江湖中人嗎?”王啟年說道。
“有!武館,鏢行。和尚、道士。還有街上各行各業。都有幫派的。”老大爺表說道,“當然了,很多幫派都是政治勢力扶持的。比如。日本貴族扶持的漢奸,還有各路軍閥扶持的一些勢力。那時候的警察,黑啊,窮人最好別報警了,報警要看人,一般警察欺負窮人,只給富人、大官們跑腿做事。當然了,那時候,軍閥尊重學生,學生們鬧事,很多情況下,長官們都慌了,不敢做主,要向上面請示。至於泥腿子們鬧事,那就沒那麼好運了,直接開槍打死,死了也白死!”
跟bj上了年紀的人談了一堆當初的民國,王啟年也意識到了所謂的“民國範”,本質上就是高層醉生夢死,另外,當時政府優待學生和教授。於是,當權者和知識分子,不到百分之一的人,享受那種民國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生存狀況,不會比現在的阿富汗、伊拉克之類戰亂地區要好多少。
由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王啟年電影《江湖》裡面,也擁有了強烈的對比。一方面,民國男神、民國女神的民國範。與此同時,大量民國底層人的苦難,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刺激。
這種對比,也使得電影的不純粹是娛樂,而多了一些歷史和社會的思考。
有時候,王啟年都沒有找專業的群眾演員,而是直接找街上一些閒著無聊的街坊,給他們盒飯錢和臨時的工錢,很多的當地居民,都很願意配合換上戲服,拍電影。
拍戲的時候,找一些老年人談解放前的生活細節,或許,不少的老年人不免要扯淡、忽悠,把謠言當作歷史講。但主要是圖一個氛圍,那個年代人所思所想,看起來像樣就可以,不需要安全照搬歷史。
畢竟,《武俠》裡面本身就了模糊了年代,只說是民國時期。具體那一年,王啟年並不詳細解釋。
為什麼呢?因為,解釋五四運動之後的近代史,很容易犯忌諱。無論你是什麼政治看法,即使是和官方給的資料一樣,一般也不准你隨便解釋。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不是說你拍勝利者馬屁,就準你拍。
不準的,你什麼身份,誰準你解釋這段歷史?
比如,宋朝趙匡胤是武將政變上臺當了皇帝,照理說他武將,應該對自己同行的軍人更照顧吧!錯!正是因為他的武將上臺,所以,嚴厲打壓武將,有宋一朝,都是重文抑武,給文官有史以來最優厚的待遇,給軍人完全就是防備和猜忌。
此外,宋朝的很多文臣犯下的大案子,也都書寫歷史書出了問題。簡單說,誰當權,誰寫歷史。當權者被政敵推翻,就要重新編寫當朝和前朝歷史。而此前參與寫歷史的,都犯下大罪。
讀北宋時期的那些政治鬥爭歷史,就知道了,什麼叫做“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道理。古今中外,都是這樣的!
因為明白了這個道理,王啟年開始很少在作品裡面描述五四運動之後的近代史。因為,這些歷史事件,和諧是輕的,搞不好會捅出一個大簍子,捲入政治鬥爭中。
當然了,這是一部武俠片!
民國只是背景,不涉及到具體的重大歷史事件,讓電影規避了不少問題。
……
在電影拍到了,主角李俠從一個幻想學會絕世武功的普通中學生,真的開始了一段奇遇後。
電影劇情就顯得**迭起的樣子。
由於是都市背景,民國時期一些穿著,其實也接近於現代,所以,電影賣點裡面,肯定有更真實的武俠夢!
武俠這個題材,在九十年開始已經有點疲軟,但在影視行業而言,武俠元素還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傳統的那種武打和古裝武俠,越來越審美疲勞。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