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莫說中樞,地方上又何嘗不是如此,這讀書人一直讀四書五經,考中了放出來,他懂得什麼,知道稅賦徭役上的關節嗎?知道下面這些吏目差役的花樣嗎?想要做事,還不是依靠師爺朋友,他一任幾年拍拍屁股就走了,可衙門裡的吏目差役和地方士紳祖祖輩輩都在這邊,到最後朝廷派下的官員有何用,做個幌子招牌,真正管著地方百姓的,就是這些吏目差役和士紳豪霸。”
說到這個大家更是明白,莫說別人,徐州知州童懷祖就是個例子,他真正開始懂得地方政務,明白關節情弊,也知道何處著手,差不多第一任快要坐滿了,那時候大家已經不敢含糊應對,但進士官本身就不想在地方上呆太久,留任本就是讓人頹唐的喪氣勾當,外人看來更是前途全無,這童懷祖也是特例,他留任之後能管理插手地方實務的時候,各處已經只聽趙進的命令了。
“學點實務,知道些規矩,多設些拿朝廷俸祿的文吏差役,這樣朝廷也能像漢時那般做事,天子旨意,百姓聞之,現在這般,朝廷規矩法令沒有人聽,反倒成了下面貪贓枉法的手段,這稅賦徭役加上遼餉,如果只是按照正數徵收,百姓們苦一點也未必撐不住,可層層要跟著發財,下面更是刮的厲害,處處家破人亡,處處怨恨朝廷!”
這些話都是那舉人辛啟韜說的,他對這短訓班倒是頗為高看,這讓王兆靖喜不自勝,每一次都儘快的轉述給趙進聽。
對這個趙進也能理解,人有什麼成就總希望廣為人知,希望多聽聽別人的評價,如果是自己的同輩同行,他們切實的誇獎就更讓人高興。
“你們比我都心懷大局,總想著從四處招攬人才。”趙進偶爾也有這樣的苦笑感慨。
王兆靖轉述這辛舉人的話,無非是證明這辛啟韜是個人才,而且很適合徐州這邊,趙進應該主動去招攬了。
儘管這辛舉人的言談看法和趙進他們不一樣,可一個和徐州不相干計程車子能有這樣的見地,已經是頗為了得了,的確當得起人才的稱號。
實際上趙進也見過辛啟韜這個人,王兆靖領著這位整日裡在徐州亂逛,趙進恰巧出現在某處遠遠看幾眼也很正常。
見過本人後,儘管是遠遠見到,趙進對這個人的評價又是高了不少,因為這個人的氣質和王兆靖很相似,富貴人家容易把子弟嬌慣壞,可同樣的,富貴門第比貧寒人家有更好的條件培養人,這辛啟韜明顯是沒有荒廢的型別。
而且這個和王兆靖相似並不僅僅是氣質,還因為這人的確文武雙全,原本在開封那邊打聽回的訊息,說這人書劍雙絕,按王兆靖的說法,這辛啟韜的書法銀鉤鐵畫,極為不凡,連王友山都是讚賞異常。
文士書法高妙並不稀奇,但說某人文武雙全往往就是浮誇了,或許會個五禽戲就被當成是武技高絕,可這個辛啟韜身形動作卻能讓人看出來,是真在武技上下過功夫,按照觀察他的人說,看這辛啟韜閒時練劍,那是殺人的真本事。
趙進禁不住想,這書法和劍技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或許都考究手臂手腕和控制,難道有相輔相成的效果嗎?
這辛啟韜性子沉穩內斂,見地非凡,又是文武雙全,更不要說大明舉人這個有特殊意義的身份,把這樣的人招攬過來,對趙字營大有好處,這個應該沒什麼疑問。
不過趙進不急,他還在猶豫,已經有人在他面前舉出了劉備和諸葛亮的例子,說是先主得臥龍之後,方能三分天下。
這個比喻趙進很不喜歡,自然也沒有聽從,趙字營從兄弟幾個在貨場上打鬧開始,一路發展到今天,可以說飛躍,也可以說奇蹟,但在這裡面,可沒什麼臥龍鳳雛的功勞,全靠著兄弟們刀槍見血去拼,靠著沒日沒夜的算賬運籌,這才有了今天,要說見識,趙進覺得兄弟們之中陳昇見識最高,那份沉著和果斷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