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翊坤宮之變418三大營的覆滅3“來,往遠處看,看清楚之後告訴朕他們為何不趁機衝鋒,儘可能多的砍殺潰兵?”但洪濤好像什麼都沒看見,也什麼都沒聽見,躲在巨大的盾牌後面,還有心情給同樣有點手足無措的王承恩出題呢。

“想、想必是建虜怕了萬歲爺的大炮!”

王承恩其實也偷偷掉了淚,雖說三大營的官兵一個都不認識,可是眼睜睜看著他們被外族如此追著砍殺也於心不忍。同時更希望萬歲爺能善心大發,哪怕只放進來一部分人呢,也比就這麼看著仁義。

“瞎說,建虜從何得知朕有這麼多大炮,難不成是你告訴的?”只可惜他這位萬歲爺不光沒善心,更沒同情心,此時此景還能笑出來呢。

“呃……窮寇莫追?”王承恩又使勁兒想了想,實在是想不出來了,乾脆找出個和眼下情景類似的成語試圖矇混過關。

對於王承恩的表現該失望嗎?不能說一點沒有,卻也不多。洪濤把他放到身邊,看重的只有一個有特長,忠誠。這麼多年來,王承恩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當初沒看錯,從來沒在這個問題上犯過錯。

至於說還有沒有別的優點了,反正洪濤是沒發現。論學習成績,倒數!論機巧變化,遲鈍!論勇武搏殺,弱雞!論政治天賦,負數!

“來,讓王指揮使替朕回答。”今天又藉著城外的戰局當場試了試其軍事才能,好像也是個大零蛋。饒是洪濤已經有了思想準備也不禁有些失望,懶得再多廢話,把講解的任務扔給了一邊的王之楨。

“此時若是開啟城門潰兵會一擁而入,誰也無法關閉,建虜不追殺就是在等機會,想尾隨潰兵奪門進城。”

同樣沒上過戰場的王之楨就比王承恩明白的多,至少能活學活用,把書本上看到的東西轉化成認知,並適當的用於實際生活中。

“那……那他們……”王承恩聽明白了,卻不覺得就該為了避免建虜趁機進攻而放棄這麼多潰兵,還打算找出來個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在他的認知裡,萬歲爺基本就是萬能的存在,總能在最困難的時候力挽狂瀾。

“三大營自打掉頭逃跑那一刻起就已經死了,朕不是沒給機會,但他們自己沒把握住。記住,人這一輩子會遇到很多岔路口,每次選擇向哪邊走都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怪不得別人。”

有辦法解救嗎?說實話還真有。如果洪濤此時命令城牆上的幾十門火炮提前射擊,女真人可能就顧不上追殺這些潰兵了,最次也能給潰兵們贏得一段逃跑的時間。

但洪濤不想這麼做,和幾萬潰兵的生命比起來建立陸軍的機會更重要。雖然因此會白白損失幾萬條生命,甚至會落個冷酷無情的罵名,但在之後的幾年、十幾年裡又會挽救很多人的生命,數量肯定比幾萬多。

啥叫理性呢?就是始終以道理、邏輯和計算結果為準則的思維方式,任何思想、事物與這些引數相悖都是錯的,包括人。

啥叫政客呢?就是始終以權力、利益和自身得失為準則的思維方式,任何思想、事物與這些引數相悖都是錯的,包括人。

從這個角度理解,過於理性的人和政客是一路貨色。他們追求的不是尋常人看到的善惡對錯,而是純粹理性計算的結果。

犧牲十個人,挽救十一個人。假如忽略掉個體差異和特殊性,理性的人和政客就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因為這樣能多活一個人,是賺的,是有利的,也就等於正確。

“不過朕有好生之德,打算再給他們一次機會。王之楨,讓人升起千斤閘,開啟城門。入城的潰兵由府衙役押解到明致坊草場和貢院中看押起來,凡有鼓譟鬧事者斬立決!”

可是話鋒一轉,冷酷無情的帝王又成了捨身為民的聖君,居然要冒著城破身死的風險挽救外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