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阿耶的話,民部昨日已經全都造完冊。”

李承乾點頭道。

“那正好,你跟朕說說吧,朕就不去拿賬冊了。”

李世民把一杯茶遞給李承乾,李承乾雙手接過。

然後憑藉記憶回道:

“阿耶,今年朝廷收錢,六百萬貫,粟米一千六百萬石,谷一千二百萬石,稻兩千七百萬石,

布匹丶絹布丶綿布得三千餘萬匹。”

“這麼多?”李世民聽後驚訝萬分。

貞觀實行租傭調,銀錢收稅主要是商稅,關稅。

但因為貴族官員都免稅,其實收不上來多少。

而糧食是四十稅一,大部分都留給了百姓。

李世民沒有想到今年居然能夠收上來這麼多糧食。

“阿耶,兒看了之後也是驚訝了好一會,今天的糧食比去年漲了四成還多。

而布匹絹帛也比去年漲了三成。”李承乾點點頭。

其實他比李世民還驚訝,他也不是沒有監過國,朝廷每年的稅收他都知道。

當年他十四歲監國的時候,稅收不及現在的一半。

“四成?”李世民眉頭一皺,

“高明,會不會是下面的州縣官員為了功績,虛報上來的?”

這種事也不是沒發生過,李世民在位這麼久,不止一次查出下面官員虛報稅收,甚至還有多收稅。

“阿耶,兒已經讓御史臺和大理寺派人下去了。

對幾個增長較多的州縣進行調查,看看是不是為了功績多收百姓糧食。”李承乾立刻稟報。

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

“很好,要記住,百姓就是我李家的基石,那些為了領功增加稅賦的,一律嚴辦。

能夠頂替他們的人多了,不能心慈手軟。”

“陛下,老奴有事稟報。”這時一旁的王德突然說道。

“說!”父子倆看向王德。

“老奴覺得今年的賦稅增長應該不是下面州縣冒功。”王德走上前行禮道。

“哦?你怎麼知道?”李世民好奇。

“回陛下,老奴的一個侄子頭幾年來到長安城。”

“這個朕知道,還讓你安排到了老十的工坊去,這跟他有什麼關係?”

“陛下,月前,老奴出宮去看望了這個侄子,他跟老奴說,今年家中糧食收成漲了三成,

老奴家在江南,種的是紀王殿下推廣的兩季稻。

我那侄子說,這兩年朝廷興修水利,清理河道,家鄉大部分地區已經不怕大水和大旱了。

所以風調雨順,莊稼長勢都很好,今年是一個豐收年。”

王德一口氣解釋了一遍。

“原來是這樣?高明,看來這兩年你做的不錯。

這樣很好,凡事多為百姓著想,百姓自然會擁戴我李家。”

李世民對李承乾更加滿意了。

“多謝阿耶讚許,兒不敢居功。

其實這一切兒也是借了十弟的光。”李承乾起身行禮後說道。

“何出此言?”

關於登入使用者跨裝置儲存書架的問題, 已經修正了, 如果還是無法儲存, 請先記住書架的內容, 清除瀏覽器的okie, 再重新登陸並加入書架!

“阿耶,你可知今年十弟送給民部多少銀錢?”李承乾反問了一句。

李世民搖頭後,李承乾才說道:

“近一千四百萬貫。”

“什麼?”李世民聽到這個數都有些不淡定了,手裡的茶水都灑了出來。

“怎麼會有這麼多,去年還不到千萬貫,朕以為已經封頂了。”

一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