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同年八月,乾隆正式授傅恆經略敕印,並設宴為諸將送行。傅恆隨即離京,一個月後到達雲南,與阿里袞、阿桂等議定進兵方略。
傅恆與眾人商議,決定於九月出兵,又定三路進兵計劃:一路由傅恆統率自戛鳩江(又稱檳榔江)出河西,經猛拱、猛養,取木疏,直搗阿瓦,是為正師。一路由阿桂率領自江東,經猛密南行,為偏師。一路由阿里戛等率福建水師由江順流而下,以為策應。當年七月二十日,傅恆自騰越起程,率軍渡戛鳩江西行,猛拱、猛養獻象、牛、糧食而歸服。
緬甸秋收期剛剛完畢,糧儲充實,壯丁閒適,所以傅恆軍行遇到了巨大的阻力。而且緬甸正值雨季,山路軟滑泥濘,馱馬倒斃,兵士食宿不易,天氣炎熱,士兵感染時疫,紛紛病倒。
緬甸是東南亞地區所有國家中最偏北的一個,大部分地區呈現出熱帶季風性氣候的,全年氣溫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大多數時間都保持在二十度到三十度之間,一年中可以分為較為明顯的雨季和旱季兩個季節。由於靠近內陸,緬甸的雨季,相較於其他的東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國家較短。每年的六月到九月份是緬甸的雨季,這時溫暖溼潤的西南季風為緬甸帶來了一個豐收多雨的季節。
扶黎就是在這個時候帶著他的一千人衛隊來到了傅恆面前。
扶黎帶去的人只有八百士兵,其餘兩百人都是醫生和護士,根據這些人有條不紊的排查,野戰內科疾病發生的前6位依次為: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面板病、傳染病、泌尿系統疾病、神經精神病。排查完畢後,這些帶著各種行動式醫療裝置的醫生淡定的開始工作,同時將《亞熱帶地區戰時護理技術規範》等書籍傳授給隨軍的中醫,在傅恆的幫助下整頓清軍士兵的衛生習慣,將過敏源一一劃定,從上到下依次傳達。
扶黎的到來對傅恆而言是巨大的驚喜,扶黎常年活躍在緬甸,對緬甸的氣候地形等情況瞭如指掌,在扶黎的引導下,大軍於十月初將出伊洛瓦底河,緬軍已列舟扼住江口,又分兵兩岸拒敵。於是,哈國興將水師,阿里袞、阿桂將陸軍,分別在兩岸前進。東岸敵先至,扶黎令矢銃齊發,騎兵勁旅從左右衝入,敵兵大潰。哈國興等率舟師乘風進攻緬軍水師,敵船自相撞擊,殺溺數千人,河水變赤。西岸阿里袞軍也連破敵柵,其餘敵兵逃去。清軍三路大捷。
傅恆與阿里袞在戰時染時疫,很快就被扶黎帶來的醫生治好了,諸將商議權利進發緬甸國度阿瓦。
緬甸歷史上,阿瓦王朝的兩個世紀、東籲王朝的後半段、貢榜王朝的很長一段時間,累計約三百五十多年都是以阿瓦作為都城:改朝換代時,新王朝最後都遷都阿瓦;同朝代的政權交疊,就算已經遷都,但還是會很快回到阿瓦,這得益於阿瓦城建造時的地利。選址建造新都城的時候,看中了伊洛瓦底江與密埃河的彙集處。這裡水網密佈,還是大米的主要產地。新都城的設計別具匠心,北靠伊洛瓦底江、東依密埃河、南邊和西邊則挖掘運河形成環城水道,造出一個人工島嶼。建於島上的新都城交通方便、物產豐富,而且易守難攻,這應該是緬甸歷代王朝鐘愛此地定都的原因。
既然是一個人工島,前往阿瓦古城少不了要乘船。阿瓦城牆構築十分堅固嚴密。清軍進攻旬日不得進,採用大炮轟擊,以火藥炸,均不能破其柵;用老藤拉勾,又被敵兵砍斷。而其柵有水門可通舟,故運糧械不絕。即使阿桂撥戰艦五十艘截其運道,城內也無所謂,因為內城本身就產大米,加上正值秋收完畢,糧草充實。
於是扶黎請阿桂退避,專人專船,運來了幾桶硝化甘油。
緬甸求和。
在乾隆帝允准後,傅恆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不對,是伊洛瓦底江和密埃河。經過談判,議定:緬甸對清朝稱臣納貢,歸還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