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無為思想做了積極發揮。它強調在順應自然的前提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xìng,從而達到“無為無不為”的目的。漢初黃老學派在治理國家問題上,借鑑了《老子》中的“清靜”、“無為”、“崇儉禁奢”、“以百姓心為心”等思想,主張採取與民休息、約法省禁、輕徭薄賦的政策。這套措施在漢初取得了積極的社會效果。

漢高祖劉邦馬上得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謀臣陸賈等人都奉勸劉邦實行黃老之術,並且推薦陸賈所著包含黃老思想的書給劉邦閱讀,劉邦吸納了他們的建議,並且運用在政治實踐之中。

陸賈把無為作為政治的最高理想。他說:“夫道莫大於無為,行莫大於謹敬。何以言之?昔虞舜治天下,彈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寂若無治國之意,漠若無憂民之心,然天下治。”①他又指出,秦代統治迅速崩潰的原因就是嚴刑峻法,違背了無為的原則。陸賈在《新語?至德》中對無為的境界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君子之為治也,塊然若無事,寂然若無聲,官府若無吏,亭落若無民,閭里不訟於巷,老幼不愁於亭,……老者息於堂,丁壯者耕耘于田,在朝者忠於君,在家者孝於親。”這裡既講了道家的無為思想,又牽扯到了儒家的忠君、孝親觀念,說明陸賈是儒道兼綜的思想家。

漢文帝、漢景帝及竇太后也都非常喜好黃老之學。據載:“然孝文字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而竇太后又好黃老術。”《漢書?儒林傳》說:“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景帝及諸竇不得不讀《老子》,尊其術”

曹參、陳平、汲黯等漢初朝中大臣也都從其上而尊奉黃老之術。據《史記?曹相國世家》)載,曹參曾請教過善為黃老之言的蓋公。當他擔任漢朝丞相時,“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rì夜飲醇酒”。他回答漢惠帝的指責時說:“且高翰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陳平是漢高祖功臣,在漢惠帝、呂后及文帝時代都擔任丞相,《史記?陳丞相世家》載:他年青時就信奉黃老之術。有一次,漢文帝詢問右丞相周勃一年全國決獄和財政收支的數目,周勃不知如何作答,急得大汗直流,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不慌不忙答道:廷尉負責決獄,治粟史負責錢穀,這些問題儘管去問他們好了。漢文帝又問,那要宰相何用?陳平答:“宰相者,上佐天子理yīn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意思是說,宰相的職責是輔佐天子治國理民,而治國理民要順應自然,使百官萬民各守其職,各安其業。很顯然,陳平說出這番。話正是受了黃老道家思想的影響。

汲黯是漢武帝時代的名臣,曾做東海太守。他信奉黃老之學,並且體現在治國方略之中。《史記?汲黯列傳》載:他“治官理民,好清靜,擇丞史而任之。其治,責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臥閨閣內不出。歲餘,東海大治。”

漢初的蓋公、司馬季主、鄭當時、王生、黃生、司馬談、劉德、楊王孫、鄧章、安丘生等也都崇尚黃老之學,且見於歷史記載。

漢初的黃老之學盛行一時,這方面的著作在當時數量極多,僅《漢書?藝文志》著錄的道家類依託黃帝著書的就有四種七十八篇,對《老子》的解說數量則更多一些,但大多已散佚。最早系統地對漢初黃老之治做出理論總結的是淮南王劉安組織其門客編寫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一書。該書以道家思想為主幹,兼採儒、墨、名、法、yīn陽諸家之長,形成了獨具特sè的理論體系,對黃老之學的研究起了推動作用。其後,史家司馬談著《論六家要旨》,則從學術史的角度對黃老之學展開研究。該書對黃老之學的思想特質歸納了以下幾點:首先是黃老道家有吸納百家的開放xì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