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榮湚是登基後才越發念起原配的好的,原配是高門大戶的小姐,知書達理,溫婉動人,若是她還活著,那才是母儀天下的人選,盧氏總歸小家子氣了些。

沈蕎覺著這些年司馬榮湚越來越迷信了,便把這事搬出來刺激他一下,他最近對皇后本就疏冷,沈蕎給他拱拱火罷了,沒想到火燒這麼大。

沈蕎眼睛亮了一亮,心想最好遷怒一下,把皇后母族也辦了才好。

她的好姐妹就能平步青雲再無阻攔了。

司馬珩進殿的時候,就看見沈蕎拿著粉往臉上死命撲,轉身看見他,頓時換作一副半死不活的神情,柔弱無骨一步三晃悠地朝他走過來,「殿下,您可回了。」

司馬珩:「……」

第二十三章 粉太厚

司馬珩上一世的這個時候,是不知道盧氏曾對司馬榮湚原配做的事的,後來無意間才聽來幾句,只是同他幹係不大,聽過便忘了。

下午見那老太醫驚恐成那個樣子,倏忽便想起來了那則事。

沈蕎才來敬都多久,不大可能知曉那樁事,可怎麼偏生這麼巧?

這個時機過於好了些。

今日朝堂中,關於賑災之事起了爭執,有人奏報歷年賑災,層層剋扣下去,到了百姓手中,已然少之又少,且如今四處動亂,北方、南方、關外異族,暗中蠢蠢欲動之輩甚多,越是這時,越不能不作為,民心得失,只在一念之間。

剋扣餉銀這事本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以往賑災,都是特事特辦,現派特使,因為有油水,甚至不少人搶著爭著幹,是個美差。

做皇帝的,焉能不知其中的利害關係,不打壓整治,不過是沒到必不可整治的時候。

如今朝局混亂,一個個忙著站隊,抱團者眾,司馬榮湚確切也起了肅清的心思,蔡參之事給了他當頭一棒,天下未平,尚未到高枕無憂的地步,若不痛下狠手,蔡參之流會越來越多。

但他確切也是年紀大了,自相矛盾得很,又自傲又畏首畏尾,只等著誰能把這事主動給他攬下來,只想享受,不想吃苦。

盧太尉對此事發表了意見,認為如今休養生息為重中之重,若是要肅清朝中不良風氣,勢必大動干戈牽連甚廣,西邊塔善尚未收復,外族虎視眈眈,這場仗是免不了的。

此時犯不著去折騰。

可亦有人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若是放任汙濁之流侵蝕朝野,不必等草原的鐵騎南下,也不必等西境失守,自己就分崩離析了。

如此兩撥人便起了爭執,吵架都快吵了個把時辰。

盧太尉顯然是揣測了皇帝心思才說的這一番話,司馬榮湚好大喜功剛愎自用,卻又在一些重要事上喜歡龜縮。

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盧太尉黨羽,皆都發了言,都是和太尉差不多的話,大有刻意討好獻媚之意。

朝中對盧氏之流甚為看不慣,大約就是因為他慣會討好獻媚、溜須拍馬。

皇帝倚重他,也大多是因為他說話順耳,能替他省不少心。

只是他如今錯估了皇帝的心態。

司馬榮湚確切不想大動干戈,但因為盧以鯤意欲謀反之事,他如今對盧氏在朝中的勢力大為忌憚,更不希望看到盧太尉在朝中一呼百應的樣子。

最後以皇帝的冷臉結束了朝議,他始終沒有表態。

下了朝,他去叫司馬珩去御書房的時候,就是要問他對朝局的看法。

司馬珩來之前,皇帝問起剛進宮的太子良娣,有下人說似是不舒服,方才叫了太醫去瞧。

皇帝本來沒放在心上,隨口問了一句司馬珩,司馬珩不知,才去叫了太醫過來回話。

前朝盧太尉剛給皇帝表演了一下什麼叫結黨營私,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