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末尾,老白還通報了興漢鎮的最新情況和陳總工那裡即將放出的大衛星,那就是,透過陳總工的不懈攻關,興漢鎮的第一條有線電報,已經跨越了五十公里的瓶頸,實現了遠距離通訊,目前正在培訓收發報的人員,預計到了明年春季,重要線路上就能夠實現有線電報的通訊了。

因為有實物可參照的關係,陳飛的有線電話,已經在興漢鎮區域性實現了直通,目前受限於電訊號衰減,無法超過三公里。

“這可真是個好訊息啊!”讀完了信件,吳俊不由地為興漢鎮發展感到振奮。

隨同信件而來的,就是興漢鎮運輸的一大批商貨,和本次運輸而來的興漢鎮小學教材和大量的書籍。

這些書籍,絕大多數都是從電子化裝置當中抄錄的漢代之前的一些文獻,按照興漢鎮的計劃,出版物將作為興漢鎮文化輸出的重要一環,首先在甘州城,建設一座面向全天下讀書人的讀書樓,白校長給這座由自己管理的讀書樓命名為:明理樓。

明理樓的建設是排在大基建後期的事情,設計當中的這座三層全木質結構的藏書樓,其圖書種類將達到驚人的一千種。

明理樓不僅僅為讀書人提供各類圖書查閱和借閱,更是開設有銷售各類文化用品的專門店鋪,當然,大部分的文化用品,仍然在興漢鎮刺史府的工坊當中呢。

吳俊可以想象得到,等興漢鎮的明理樓一開,估計不但是河西的讀書人都會往甘州跑,那些新朝控制下的地區的讀書人,很可能也會朝著河西地區而來。

如果把這裡經營起來,這裡極可能不僅僅是一個視窗,而是當前這片東方大陸的文化中心了。

看起來,這破破爛爛的甘州城,已經不適應未來的發展了,希望下次陳總工的城建圖能一併送過來,過了冬季之後,自己這裡的專業建築隊,培養得也差不多了,而本次前來的,還有各工坊派來的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將在騎兵的護衛下,對甘州地區的礦產品進行調查,儘快完成水泥工坊,磚瓦廠的建設,等到萬事俱備,甘州城的城建,才算是真正開始吧。

“人還是不夠啊,區區兩萬人,能頂什麼用,看起來,從肅州和涼州那邊多挖些人來,才是當務之急呢!”吳俊一邊思考,一邊用鉛筆在白紙上書寫,他得把一些重要的事情記錄下來,在明天的例會上面提出來。

對於甘州的組織機構,興漢鎮的真正指令也下來了,包括竇嘉和馬彬在內的一干投靠的舊官僚,都將分批去興漢鎮刺史府的專科學校,進行為期六個月的培訓,結業之後,將作為興漢鎮刺史府的吏員,量才使用。

第一批進修人員共計四十人,這些人將隨同近日返回的商事部的車隊出發,抵達興漢鎮刺史府之後,就將進入到專科學校進修,目前在甘州這裡,還不具備培訓進修的條件,但白大夫還是對甘州的教育給予了一定的支援,這次隨同工坊工匠前來的,就有二十名夜校畢業的教育口的人才,算是給了吳俊最大的支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