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要動坩堝,緩慢降溫。”

因為鉛金屬的熔點低,因此無需過早拿出坩堝,更何況,目前的坩堝與外部冷凝陶管,還屬於硬連線的狀態,溫度太高,也無法拆開陶管。

坩堝的赤紅色緩慢褪去,陳飛指導工匠拆開連線處的陶管,之後在人力起重機的緩慢作用下,從熔爐當中吊了出來,坩堝很快在被傾倒,一名工匠手拿大錘,幾下就敲開了坩堝最上部的泥殼,坩堝最上部整個斷裂了開來。

對準導流槽繼續傾倒坩堝,一股赤紅色閃爍著銀光的液體,就從坩堝當中傾瀉而出,順著導流槽流入了預製的砂型模具當中。

出完爐料的坩堝會被送去清渣,清渣之後就會重新裝料,開啟第二次的冶煉。

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四個坩堝當中的原料才算是完成了熔鍊,熔爐上方的那四組冷凝陶管,此刻已經被拆了下來,接下來就是把這些陶管豎立著裝入坩堝當中,把凝結在陶管內部的鋅剝離下來。

剝離的過程完全可以看得到,鋅金屬的熔點很低,若是溫度過高,就會導致鋅金屬燃燒,因而爐前工手中夾取陶管的大鉗子忙個不停,只是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就完成了鋅金屬的剝離。

坩堝中的鋅液,依然如同鉛液一樣,被鑄造成為容易搬動的鋅磚,這些形狀統一,重量均衡的鋅磚,更容易測算,在之後的黃銅冶煉當中,投料也會變得更容易把控。

除了重量比鉛磚更輕之外,鋅磚的外觀和鉛磚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這也是中國雖然很早就能夠冶煉鋅金屬,但一直將鋅稱為灰鉛的緣故。

拿到純鋅的陳飛,靜靜凝視著這種灰白色的金屬,無論是鉛還是鋅,對他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工業原材料,不僅僅是可以成為合金當中不可或缺的新增材料,而且無論是鉛還是鋅,都是基礎電學當中少不了的基礎材料。

尤其是在得到黃銅之後,發動機計劃就到了成功的關鍵時期,在這種情況下,後續由蒸汽機帶動的發電機即將進入實用階段,而相應的鉛酸電池或者鋅皮碳棒乾電池,都會用到這些金屬,在這些發展基礎的關鍵時期,就連利用黃銅製幣的事情也要往後排了。

“更換最小號的試驗坩堝”

“是,陳大匠。”

陳大匠是陳飛在工坊當中的職務,在工匠的體系當中,從最基礎的徒工、工匠,到一至十級工匠,升級到五級匠頭,之後就是三級匠師,最後才是大匠。

普通的徒工見習期半年,到達工匠之後,如果沒有規定當中的重大錯誤,每年在評定中透過認可,就會自動升一級,到了匠頭之後,每兩年經評定後升一級,匠師必須經過嚴格考核,並且在技術方面有重大創新者擔任,匠師每三年評定一次,初級匠師到大匠中間還有九年的時間。

也就是說,工匠的體系當中,一名十六歲的徒工到大匠,足足需要在工坊當中奮鬥三十年,而且還需要在這三十年之內沒有重大失誤,當然,如果能夠連續有重大貢獻,這個期限當然會大大縮短。

而級別每增加一級,其待遇增加百分之二十,在工匠評級體系下達之後,陳飛就拿出了數項重大技術革新的成就,並順利成章地成為了目前唯一的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