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商隊的斤斤計較不同,這些富家公子,那可真正都是不差錢的主,因此,興漢鎮一路上的接待處,居然意外地實現了盈利。

草料錢、飲馬錢、飯食錢,這些只是常規,要記錄在冊的,那些不知名目的各種打賞,才是沿途各接待處收入的大頭,習慣了呵護災民的接待處,怎麼也沒有想到,開春時節,居然會迎來這麼一波意外的客流。

相互的交流之下,情報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刺史府,這時刺史府的首腦才知道,這幫長安紈絝,居然是前來享受興漢鎮文化盛宴的。

那還猶豫什麼?造紙工坊的庫存足夠,只是要辛苦出版社和印書坊了,沒辦法,只能臨時擴產了,好在濟民墾區就在近旁,加上一個冬天的忙碌,識字人口大增,總算不缺基礎識字人口了,那些剛剛獲得乙等學歷的人,成為了出版社和印書坊的香餑餑。

白大夫、白珊和白天幾乎是連軸轉,就連南下商隊迴歸慶功會都顧不上出席了,出版社以每天五十本的效率,大量產出各類讀物,印書坊三班倒地印刷各種書冊,一時間文化產業大興。

陳飛也沒有出席慶功會,因為他正在實驗室忙碌三色套印的事情,利用銅鐵等礦物原料,實驗室已經可以產出十幾種各色顏料了,這些礦物顏料配合無色油墨,作為絲網印刷的重要部分,一旦解決了彩色油墨的問題,那彩色印刷物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雖然絲網印刷的效率較低,而且在純手工操作的情況下,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刺史府也只能拿出這麼多了。

至於那些由木工中的巧匠提前刻好的畫版,只需使用彩色油墨,就能讓畫冊變得生動起來,雖然在陳飛看來,這種抽象的畫冊簡直沒法看,但在這個時代的人眼中,已經算得上精美了。

南下商隊迴歸得非常及時,他們不但帶回了春耕急需的種子和桑苗,而且帶回了很多關於蠶桑的產業工人,種子帶回的當日,就由農事部按照之前的規劃,透過早已等待在碼頭的小火輪向惠民墾區送去,而那些經歷了長途跋涉的桑苗,則在老高的組織下,在溫室當中栽培了起來。

桑樹的擴繁是相當快速的,這些桑苗在出芽之後,只需短暫的數日時間,就能利用嫩枝扦插和組織培養的方式進行擴繁了。

而逐漸回暖的氣溫,讓溫室當中的溫度,更加適合這些經歷了休眠期的桑苗,可以說是適逢其會了。

至於那兩千多的桑蠶人口,早已在濟民墾區的屯堡有了安排,只需透過集訓之後,他們就能很快融入到濟民墾區的開發當中,按照老高的計劃,第一批桑苗出圃的時候,正好是這些桑蠶從業者進入屯堡之時。

當然,對於這些桑蠶從業者的培訓,可不僅僅是脫盲那麼簡單了,作為一個農技工作者,老高對於桑蠶絕不陌生,更何況,有一定文獻打底的老高,在重溫了這些知識之後,很快就滿血復活,編寫了一本後世流傳甚廣的桑蠶手冊。

在桑蠶手冊當中,不但有如何高效栽培桑樹的說明,更有如何養殖蠶兒,如何防止蠶兒生病,如何讓蠶兒高效吐絲結繭,如何繅絲和紡織的詳細說明,可以說,這本薄薄的幾十頁的桑蠶手冊,首次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把桑蠶這件在外人眼中很神秘的事情,講述得通透。

隨著桑蠶手冊一起的,還有食用菌栽培手冊,各類蔬菜和農作物的栽培手冊,這個系列的栽培手冊,初次出版發行,就達到了三十多種,之後更是連年增刊,成為了興漢鎮農事百科全書的基礎。

濟民墾區大農場,這片位於大河沿岸的沙荒地,在經過了上萬人十多天的整修之後,成為了一片溝渠縱橫,完成了開墾的處女地,完成了開墾的沙荒地上,此刻已經種植了豌豆,因為沙荒地比較瘠薄,除了從養殖場運來了大量的經過發酵之後的糞肥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