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的地方,膩味了一陣,然後又匆匆忙忙的上了場,躲在一邊看地下嬰兒的表演。

地下嬰兒的第一首歌使他們的成名曲《覺醒》,也是肖楚很喜歡的一首歌。這首歌並非勵志,而是帶著一點兒淡淡的沮喪。

其實沮喪是普遍存在於這時代青年心中的,就像《覺醒》這首歌的前奏一樣,它團結了一代人的厭倦而不是憤怒,它點燃了一代人的迷惘而不是快感,它埋葬了一代人的詩和日記而不是美學,如果這一代人真的存在,那麼他們就真的擁有連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認的脆弱。地下嬰兒這個樂隊決不像校園民謠那樣蒼白,他們至少願意承認和表達。歌聲中多次出現的省略把本該爆發的後半句悄悄忍住,沒有唱出來卻讓人感動,肖楚一直都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的朋克,其他的,全都是扯淡。

一曲唱罷,現場安靜了不少,但是一種強烈的衝動卻被壓抑在了內心,怎麼都爆發不出來,這是一種很另給的感覺。

地下嬰兒的第二首歌是《我只有音樂》,曾經有人評價說,高幸用這首歌,揭開了一代自閉症患者的心靈。也難怪有同齡者說聽地下嬰兒的歌,又有了想哭的衝動。地下嬰兒作為國內第一支“OldSkool”風格的朋克樂隊,其原始、粗糙的朋克之聲和簡單明快的音樂令眾多年輕樂迷為之震撼。“我只有音樂,我只有音樂…”自我坦白,省去了進攻的複雜性,卻在更富於情感的地方打擊了外部世界的不義與冷漠。

地下嬰兒下場,緊接著輪到了汪峰和他的鮑家街,其實這個時候他們早就已經分開了,但是因為崔健的關係,他們又再次走到了一起,唱起了曾經讓他們深深感動的老歌。

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汪峰戴著黑框眼睛在大街上狂吼的《小鳥》時的情形了,人們更熟悉的還是那個唱著《飛得更高》,雖然聲嘶力竭,但終歸開始媚俗的汪峰,其實如果真的要汪峰自己選擇的話,或許他還是會選擇回到他曾經更熟悉的鮑家街。那用什麼來形容汪峰與他的鮑家街樂隊呢?如果你仔細聽過他們的音樂,你就不能不被汪峰詩歌般的歌當中所表達的那種深刻的意境所打動。他的作品的震撼力來自於他從大眾生活中提煉出來的音樂靈感和真實。

鮑家街的第一首歌,是收錄在樂隊的第三張專輯《花火》當中的《媽媽》,就象超載變成了高旗※超載一樣,當時的鮑家街也變成了汪峰※鮑家街。更徹底的是,除了汪峰,原來的成員均已全部離隊。

在這首歌當中,汪峰表現出較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孤獨和逃避。《媽媽》與其說是一首歌,不如說是一次註定絕望的禱告。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基本鼓點節奏,由始至終的貫穿,顯得那麼的心不在焉、昏昏欲睡。

汪峰更像是喝得酩酊爛醉的失魂青年,獨自逡巡在寒夜裡半醉半醒的絮叨著內心的痛苦。‘媽媽,你聽見了嗎?媽媽,幫幫我‘,歌詞並不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想念和深情,而是無助的掙扎和愧疚。

再次和曾經的戰友站在一起,汪峰歌曲當中的那種掙扎和愧疚的感覺,讓所有人都為之深深的感動。

不得不說,現在的汪峰真的變了;這改變不僅僅是成為了孩子的父親,多了一個身份那麼簡單,以前的汪峰,在聽他的歌曲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就會被他的音樂打敗。

但是現在呢?

曾有人說汪峰的音樂變的不那麼敏感了;缺少了狂躁和憤怒。這確是肖楚,這個前世鮑家街歌迷的人,感覺汪峰最真實的一面。

肖楚甚至覺得,就汪峰現在的狀態而言,要讓他寫出早期的作品簡直是在做夢。開著馬6轎車的汪峰高唱《我真的需要》?覺的這一切現實嗎?但不可否認,有些東西總是值得懷念。

所以汪峰再次回到原來的角色當中,忘記一切引吭高歌的時候,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