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闢塵的手中還有當初秦中鬼遺留下的玄火種子,並不是特別在意這個東西的消亡與否,只是看明白了當中的關竅,再目視那中天聖人,後者的面色瞬間蒼白下來,好似被奪走了大部分的靈性。

“宛如入魔深重,不可挽救一般,但這又有不同,是真靈都被改變了,道崩之後,人必將死,看來中天聖人被火染的時間遠超尊盧聖人。”

李闢塵看著那玄火灰飛煙滅,而後神道的熾火也步了它的後塵。

如諸世都在烈焰中消亡,陳道生忽然望向李闢塵,道:“天帝,真的不欲去津水的盡頭尋覓那面碑文?”

他開口,語氣略有波動:“我原本以為那裡面藏著的是《五典》,卻沒有想到居然是《三墳》,這簡直不可思議,《三墳》之書居然會出現在人間之中。”

“傳說《三墳》為太古至聖所著,當中涉及證道之秘,我曾經聽一位高人談論過,三墳之語,所寫的是如何透過埋葬三我,來達到最高的三重境界,即至人,神人,聖人。”

李闢塵:“埋葬……三我?”

陳道生:“人有三我,冥冥之中,本就是對應三條道路,至人、神人、聖人,這是四大眾生都會通向的最後結局,當然,這個寰宇,大部分的人都看不見這三條道路,更不可能踏足其中,若假設寰宇眾生億萬,能見聖人路者約莫千餘,能見神人路者該有萬數,但能見至人路者不過區區十數。”

“同樣,三我也對應過去、現在、未來,故而才有真我、本我、道我的區分,曾聽聞古聖言,或許最初的三大天尊,其來歷跟腳,就是無名之君的三我。”

“無名之君看向過去,故而太初天尊誕生,無名之君看向未來,故而太無天尊誕生,無名之君最後注重於現在,故而太上天尊誕生。”

李闢塵:“我聽聞,最初時代,太上天尊被稱呼為太極天尊,其意通為圓滿。”

陳道生:“天帝所言不錯,這是最初的時代,我也是道聽途說而已,再談《三墳》,據說那位古之至聖,以三天尊的來歷跟腳為基礎,再輔以三條至高道路,又以三位大聖為試驗,最終寫下了這三本古書,也是被稱呼為‘證道之書’。”

“其一為《山墳》、其二為《形墳》、其三為《炁墳》。”

“聖人無名卻留其碑,故而為山之葬;神人無功卻留其影,故而為形之葬;至人無己卻留其炁,故而為炁之葬。”

李闢塵聽見這個說法,心念微微動了下。

是的,聖人有碑,這一點已經體現過了,不論是自己曾經在雲原被人皇封聖,心中鏡湖浮現古碑,還是後來皇陵所見,七十二聖人皆有碑文,就連蒼天墜入人間都會化作石碑。

神人無功卻留其影,這和姑射山的大帝何其相似?被歲月遺忘,除去太上化身之外眾生皆不可見其模樣,但冥冥之中,他又是真實的存在於諸世內的,只不過藏在四大眾生的影子中,難以照見。

最後的至人無己卻留其炁……李闢塵不敢亂語,只是自己曾經引動過一道至人威嚴,但是真正的,近似於至人者,到現在還並沒有見到。

李闢塵看向陳道生:“你也沒有見過真正的《三墳》,這葬下三我,是可以理解為,拋棄不該留存的東西,只剩下最後應當證得的‘道理’,如果成功,自葬土中復活,便是真正‘證道’?”

陳道生:“或許是吧,不確定,因為如天帝所言,我並沒有見過真正的《三墳》,一切只靠著有限的記載來推斷,這種關乎於道的東西,本就是不可言語的。只是這三本古書威名由來已久,據說……就是秦中鬼曾經談論過的,在遙遠萬世青城內,據說有《三墳》的其中一本。”

李闢塵若有所思,但陳道生提議去尋覓津水盡頭的碑文,李闢塵還是拒絕了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