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負重終於贏得名號3�忍辱負重終於贏得名號秦人如今是又栽了,再次從當紅寵臣淪為微賤邊民,連祭祀“嬴”氏祖宗的權利都給剝奪了,與戎、狄各族雜居。西部的條件艱苦,他們逐水草而居,成了遊牧部落,但也有一部分人嘗試著種植粟、麻、桑、稻,為定居創造條件。

秦人祖先堅忍不拔的族性,再次爆發出驚人的生命力。如今他們全體成了失敗者,翻身遙遙無期,但他們並沒有沮喪,你讓我插隊我就插隊、你讓我放馬我就放馬;這輩子翻不了身,還有下輩子、下下輩子。

這批失去內地戶籍的中國最早知青部落,在茫茫陝甘大地上紮下了根。

當時周王朝的國運正盛,國土不斷擴張,邊境也就不斷向西延展,秦人知青們也只好不斷向西遷移。據考證,最遠的已經到達今天的甘肅天水一帶。這在古人看來,遙遠得就有如今日的土耳其或哈薩克了。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句話,在任何時代都是真理。秦人知青們櫛風沐雨地放馬,終於憑著他們放馬的技術,迎來了命運的轉機。

年復一年,周朝的王位,傳到了周武王的曾孫周穆王的手裡。這位國王就是傳說中的“穆天子”。他在征伐西方的途中,曾經駕著“八駿”之車,前往崑崙山下,去會見當地一位溫文爾雅的女酋長西王母。

據說,會面的那天,穆天子拿出白圭、玄璧等玉器贈送給西王母。第二天,他又在瑤池宴請西王母,兩人相談甚歡,作詩相互祝福。

這個傳奇的睦鄰故事,出自《穆天子傳》。

穆天子是個奇人,《穆天子傳》也是一部奇書。那是在晉太康二年,一個無名的盜墓賊糾集了幾個惡徒,挖開了戰國時期魏襄王的陵墓。幾個小子在陪葬品中發現了一部竹片書,這就是《穆天子傳》。

據這部書記載,為穆天子駕車的人,叫做造父。這個造父,就是蜚廉的第六世孫。

造父的職業,是老祖宗從事的行當。他在駕車技術上,的確有家族傳承,能夠“日行千里”,不僅送穆天子去見了西王母,還讓穆天子迅速平定了一次叛亂,由此立下大功。穆天子很器重造父,一高興,就把趙城封給了他。從此,造父這一族就自稱為趙氏。

第一章秦人的祖先是一隻小小鳥(4)

造父姓了趙,兒子自然也姓趙,叫做趙大駱。趙大駱的嫡子就在趙城這個地方為周王朝保衛西部邊陲,世代延續下去,後來成了春秋時晉國的貴族、戰國時趙國的王族。從這兒我們可以知道,戰國時的趙國,其實和秦國是同宗的親戚。後來秦國把趙國打得那麼慘,那無疑是兄弟相殘。

趙大駱另外還有一個兒子,叫非子,因為不能像哥哥那樣繼承父親的城主地位,只能住在犬丘(在今甘肅天水西南)。非子可不是一個公子哥兒,命運使他漂流西陲,他就入鄉隨俗,非常喜好馬和其他牲畜,懂得怎麼養馬。

他的這一特長,令當地的犬丘人非常佩服,就報告給了當時的周孝王。周孝王不拘一格用人才,立刻把非子召來,讓他在“汧渭之間”(今陝西扶風、眉縣一帶)主持國家的養馬工作。

非子知道:改變命運就在此一舉了。他果然乾得很好,致使“馬大蕃息”——馬讓他給越養越多。

周孝王大為讚賞,說:“從前伯益為舜帝主管畜牧業,牲畜養得很好,因此得到列土封侯的獎賞,還被賜姓嬴。如今他的後代給我養馬,工作成績也不錯,我要讓他在秦這個地方建一座城,作為‘附庸’,准許他們恢復對嬴氏祖宗的祭祀。他們這一支,就叫做‘秦嬴’吧。”

秦地,就在今天甘肅省的秦安縣。嚴格來說,這個地方,才是後來威震歐亞的大秦帝國的發源地。

秦人,從此也才有了自己堂堂正正的名號,雖然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