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亞於齊桓、晉文。

他掃滅12個戎國部落(另有一說是20個),其一生的事業達到輝煌頂點。但正如他所憂心的,“日月逾邁”,老天給他的時光不多了。當年朝氣蓬勃的小夥子,經過39年的奮鬥,已垂垂老矣。

就在蕩平西戎兩年之後,秦穆公的生命終於走到了終點。

第八章“穆公霸業”成為百年夢魂(1)

秦穆公成為老秦人永遠懷念的一代英主。

除了尚武精神之外,秦穆公的胸懷氣度,也是他成為霸主的緣由。

在他的統治時代,秦國人才濟濟,文武兼備。他敞開大門接納山東士子的氣度,成為後代人追慕的榜樣。在幾百年後李斯著名的《諫逐客書》中,還特別提到了秦穆公的闊大胸襟。

孔子對秦穆公的用人之道也有相當高的評價。孔子30歲那年,齊景公與晏嬰到魯國見到孔子,齊景公問孔子:“昔秦穆公國小處闢,其霸何也?”

不想孔子說出了一番驚世駭俗的話來:“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闢,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紲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按:指百里奚事)。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見《史記》)

在未展抱負的孔子心目中,像秦穆公這樣虛心接納人才的君主,即使為天下之王,也不為過;當個霸主,是小事一樁。

秦穆公去世之後,就葬在雍城。史載,為他殉葬的活人就有177人之多!

這是在他身後引起極大爭議的一件事。

生殉是上古時代一個極為恐怖的風俗,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相當盛行。按照古人的觀點,殉葬是為了“事死如事生”,被活埋的不僅有奴隸、僕傭,還有近臣。後來戰國時代的墨子曾經說過:“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寡者數人。”(《墨子·節葬》)

被作為殉葬的男子,身體可以伸展;女子則彎腰佝僂,要遵守在陽間就有的等級。

為秦穆公的殉葬人數,遠遠超過為秦武公殉葬的66人,確實令人震恐。

在為穆公殉葬的人中,有秦國著名的賢臣子車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這三人,在民間的口碑很好,被公認為是有才幹的人。他們死了,秦人為之悲傷,有人寫了《黃鳥》一詩,以抒幽憤: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這意思是說:他們走近墓穴的時候,因瀕死而戰慄不止。蒼天啊,為何要滅掉我們的大好人呢?如果能贖回這幾位好人,我就是死一百次也不悔啊!

秦國的這個生殉制度很野蠻,但秦人的心地也很淳樸,發而為詩,竟是如此之真摯!

當時就有有識之士,對秦穆公臨死前的這個決策頗有非議,並以此看出,秦國只要還是如此野蠻,就不可能再有力量去東征了。

但也有人說,事情不是這樣。有一次秦穆公與近臣喝酒,酒酣耳熱之際,穆公說:“我輩生同此樂,死亦共此哀吧!”奄息等人欣然從命。到穆公死時,他們都自願跟著死,並非強迫。

總之,秦穆公是帶著他的輝煌與陰影,永遠地去了。

從他身後,到春秋末期,又經歷了七代君主,是為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和悼公,共有144年。

這144年中,秦國每況愈下,雖然也有君主參與中原爭霸,但作為始終不大,國內更是君臣秩序混亂,“兵弱而主卑”。秦國,又重新淪為被山東各國鄙視的“夷狄之邦”。

據說,收入今本《詩經·國風·秦風》裡的《晨風》一篇,就是後人懷念穆公,諷刺康公“棄其賢臣”的詩。

偉人既逝,這個國家註定了將要黯淡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