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一聽就有些習慣性的空虛。

作為都城,長安地區就是他的基本盤,他的大本營。

大本營的人口自然越多越好,最好大唐的人口一半就在長安。

這個想法不現實,但不斷削弱長安也不現實吧。

「長安人口不斷縮減也不是好事。」李治先定調子,「一旦出現些急事……」

比如說有叛逆逼近長安,這時候人口就是妥妥的戰鬥力!

「咳咳!」

長孫無忌起身道:「陛下,若是真到了那等時候,老臣以為,長安的人口再多也無濟於事。」

「長孫相公說得好。」韓瑗起身,「當叛軍兵臨長安時,大唐怕是……」

都火燒眉毛了再去說人口多寡有意思?

李勣淡淡的道:「大唐如今君明臣賢,陛下多慮了。」

這話還有個潛臺詞:若是君不明臣不賢,長安就算是聚集了億兆人口也只是等閒。

唐臨說道:「陛下,長安及周邊每年新增人口不少,若是不管,缺糧會越演越烈,最後只能遷都。」

「大膽!」

李義府起身呵斥,「遷都何等事,也能拿出來說嗎?」

這個小人!

唐臨冷笑道:「為何不能說?你可知從洛陽調運糧食進來有多難?三門峽兩岸夾水,壁立千仞,水流湍急。河中心有兩塊巨石,把水分為三股,直衝而下,下面更有砥柱阻攔,人稱中流砥柱……」

「水經注有云:自砥柱以下五戶以上,其間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合有一十九灘,水流峻急,勢同三峽,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唐臨自然不是在這些人的面前掉書袋,而是想告訴他們從洛陽轉運糧食到長安有多難。

「人口越多,漕運就需要的越多,可三門峽天險之地,奈何?」

李義府笑眯眯的道:「可繞道。」

「繞道要損耗多少糧食李相可知曉?」

唐臨覺得李義府這是酷吏作風。

李義府冷笑,「老夫如何不知?可長安要等糧食下鍋,難道因為損耗就不運了?」

這貨……

眾人都聽明白了。

李治不想削減人口,唐臨據理力爭,說不削減人口就得想辦法治理三門峽……

可三門峽哪有那麼好治理?

所以李義府把苦難直接丟給百姓。

徵發民夫運送糧食就是了。

你要說什麼損耗民力,耗費糧食……關我屁事?

唐臨怒道:「李貓,無恥之尤!」

長孫無忌暗贊。

果然,唐臨就是唐臨。

李義府冷冷的道:「唐尚書這是對老夫不滿?」

李義府如今越發的得勢了,但還差一個殺威棍,最好的法子就是弄一個尚書或是宰相下去,如此威名大振啊!

李治淡淡的道:「好了。」

李義府要是對著別人開火他不會管,但唐臨不同。

唐臨此人深得他的信重,搞下去做什麼?

「無恥!」

李義府正在悻悻然,聞聲大怒。

誰特孃的在罵老夫?

李義府回頭。

竟然是許敬宗這條老狗。

李義府冷笑,「你在羞辱誰?」

李治捂額。

許敬宗以口無遮攔著稱,李義府主動問,這便是自取其辱。

兩個心腹鬧騰起來……

許敬宗淡淡的道:「老夫罵狗!」

草泥馬!

這個沒法忍!

李義府勃然大怒,下意識的挽袖子。

許敬宗不屑的握緊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