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刻包拯的眼眶濕潤了,落在趙曙的眼中,這便是忠心。
「包卿……叫了御醫來,給包卿看看。」
趙曙的話讓包拯哽咽著下跪,「陛下厚恩,臣……臣如何能報啊!」
這個確實是厚恩,一般人都享受不到。
秦時,王翦出發後不時寫了奏疏回去,向始皇帝索要各種好處,以此來安他的心。
可趙曙和包拯卻簡單了許多,一個叫御醫來給臣子看看身體,預防一下。一個熱淚盈眶的謝恩……
趙曙施恩,包拯謝恩,這便完成了出發前的準備工作。
沈安在琢磨著怎麼和包拯建議讓曹佾也跟著去,好歹把那柄漢劍給收了才好。
「此次出去……曹佾長進不小,也跟著去吧。」
曹太后那麼識趣,讓趙曙十分滿意,於是就給了回報。
沈安一怔,旋即覺得有些荒謬。
合著不用我出力,這事兒就成了?
他有些心虛,但信念很堅定。
漢劍哥絕不會還回去。
趙曙見他神思恍惚,就皺眉道:「沈安這是在想什麼那麼入神?」
「臣在想怎麼和遼人打交道。」
沈安是外交專家,趙曙聞言就問道:「你以為如何?」
沈安笑道:「臣以為和他們打交道,首要就得不要臉。其次就是敢拼命。」
趙曙點頭道:「不要臉……敢拼命,說的甚是。」
韓琦不能去,曾公亮心情大好,於是就贊道:「遼人不要臉,咱們若是顧這顧那的,他們就會佔便宜,所以還是不要臉的好。至於敢拼命……遼人喜歡嚇唬人,喜歡耍橫,不過橫的怕不要命的,咱們不能心虛。」
「正是這個道理。」趙曙說道:「沈安於外事有造詣,此次跟著去,好生看好包卿……」
「是。」
「不可肆意妄為。」
「是。」
這一刻的沈安老實的和鵪鶉似的,趙曙含笑道:「這般老實,難得。罷了,諸卿各自去忙。」
群臣散去,趙頊被留了下來。
陳忠珩遞過去一杯茶,趙曙接過喝了一口,問道:「為何要讓包拯去,而不是韓琦?」
這是考教,隨後就是指教。
趙頊想了想,「朝中需要人來掌握大局,曾公亮不穩,歐陽修不能,韓琦在最好。」
韓琦能掌握大局,有首相的能力,這一點很重要。
趙曙點頭,滿意的道:「這只是其一。朝政如何平衡是一門學問,我為何要讓包拯去北方?」
「立功?」趙頊的反應很快。
「沒錯。」趙曙欣慰的道:「讓他立功,回來之後看看,若是需要……政事堂裡也該有些新面孔了。」
包拯要發達了呀!
只要此次他能妥善處置了北方之事,回來就是大功。
而趙曙大抵就是準備利用這個大功把他弄進政事堂裡去。
果然啊!帝王都是九竅心腸。
趙頊拱手受教。
趙曙見他恭謹,就笑道:「你也長進了不少,那沈安今日這般老實,很是難得……」
趙頊心中發笑,覺得自家老爹怕是被沈安迷惑了。
邊上的陳忠珩再也忍不住了,低聲道:「官家,將在外啊!」
「嗯?」趙曙一怔,旋即就苦笑道:「是了,等到了北方之後,除非包拯願意約束他,否則沈安就是出籠的猴子,怕是會上躥下跳,無法無天啊!」
他回憶了一下,說道:「以前他在交趾和北方都留下了京觀,此次去北方,遼人定然會和他針鋒相對……遼人有大軍在,他會不會膽怯?」
「官家,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