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可報應在哪裡?
「人心不古!」趙曙真的很生氣,「先帝為國為民操勞了一生,他對百姓仁慈,對官吏多有寬容,上下皆知。」
仁宗真的不愧那個仁字,駕崩後軍民官員都在嚎哭傷心,連耶律洪基都落了幾滴淚。
「先帝節儉,衣裳破了總是修修補補,不肯做新的。吃飯看到好菜總是要問問價錢,貴了不捨得吃……」
趙曙的聲音在迴蕩,宰輔們緩緩低頭,在回憶著那個仁慈的君王。
「他有多節儉,貪官汙吏就有多可恨!」
趙曙殺氣騰騰的說道:「立即去,馬上抓了,讓張八年親自出手審訊,朕要馬上看到他的斑斑劣跡!」
這是動殺機了,不過宰輔們卻集體贊同。
「陛下英明。」
竟然敢在仁宗的陵寢上貪腐,說出去天下人都會恨之入骨。
「先帝仁慈節儉,可每當聽到何處有災荒,哪裡的軍士缺了糧餉,他總是會開啟內藏庫,毫不吝嗇的看著那些錢財被搬出來……」
趙曙在有些方面恨趙禎,但在許多方面卻很是感慨和敬佩,比如說節儉和大方。
這一點歷代帝王罕有能及。
「若是證據確鑿……」趙曙的眼中冷冰冰的,「朕要殺人!」
大宋不殺文官好久了,上次開過例,但總體還是那個格局。
韓琦說道:「陛下英明。」
那個人渣該死!
首相和帝王能保持一致,這是大宋的運氣。
趙曙想到韓琦被冤枉,就問沈安:「那個糊塗的帳房呢?」
沈安這才知道自己被叫來的緣故,「陛下,事發之後他就被看住了,等證明他只是無心之失後,昨日暗香就把他趕了出來。」
趙曙滿意的點點頭,「許多人都說做事要看初心。比如說此人喝酒無心誤事,按理好像就該寬恕,不該責罰,可朕以為事物要看結果,看他做成了什麼結果,至於有心無心……若是無心誤國,難道也該寬恕?荒唐。」
咦!這話很精闢啊!
沈安說道:「陛下此言甚是,臣記得幾句話,叫做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這等話看似心平氣和,可卻忽略了結果。」
任何不結合結果的評價都是在耍流氓!
歐陽修突然說道:「這話倒是有些意思,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怎麼有些佛道的影子在?」
曾公亮說道:「這就好比一人鉅富,刻意捐資巨萬做善事,難道就不該稱讚他?這個說不通。」
眾人這番話實際上就是拍馬屁,從沈安開始,一路拍著趙曙的馬屁。
韓琦沒拍,他殺氣騰騰的道:「陛下,此次臣被冤枉,有的人在興風作浪,臣請陛下做主。」
這事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問題。
先帝駕崩那麼久了,陵寢也修建那麼久了,那些帳簿早就躺在故紙堆裡緩緩發黴。可有人卻突然去查帳……這事兒很有趣啊!
山陵使是韓琦,此時去查帳,絕壁就是老韓的對頭乾的。
沈安看了曾公亮一眼,老曾的求生欲很強烈,說道:「此事是該查,臣記得當時是有人請示……」
臥槽!
老曾好膽色啊!
他竟然敢把火燒到了趙曙的身上,這膽色連沈安都要喊聲佩服。
可沈安小瞧了宰輔。
趙曙說道:「那事朕記得,當時有人說聽聞一個小吏貪腐,想查帳,朕便許了……如今看來,此事有些有趣。」
為了一個小吏去查帳,這種精神值得誇讚,但最終卻把韓琦給拉了出來,這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那個人要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