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韓絳紅光滿面的衝著包拯拱手,「這裡大多是包相弄好的根基,老夫卻是厚顏了。」
韓絳的大氣讓包拯也暗自點頭,就說道:「在其位謀其政,這便是你的功績。」
——我包拯從三司出來了,三司的事兒就不會胡亂插手,你儘管放心。
這種程度的暗示一般人聽不懂,但在場的老鬼們都門清。
不錯啊!
臣子們能相互體諒,這便是中興的苗頭。
趙曙心情大好,說道:「二十三萬貫,明年吧,希望明年能有五十萬貫。」
別小看二十多萬貫,對於龐大的大宋來說,每多結餘一貫都需要各方協調節制。
「陛下,大王求見。」
嗯?
趙曙點點頭。
這個兒子昨日就告假,說是今日有事出宮。他沒幹涉,想著年底了,孩子也需要出去和朋友們聚聚。
這是回來了?
趙頊來了,手中抱著一摞紙。
行禮,起身後,趙頊說道:「臣有事請教陛下和諸位。」
喲!
大王竟然也會來請教咱們?
群臣都含笑等著,趙曙笑道:「如此你就說來。」
趙頊說道:「臣聽聞上古治政,首要在於垂問百姓,百姓歡喜,上位者方能從容施政……不知可好?」
這話的意思就是說,遠古時期的君王們想要實施某項政策時,首先會去問百姓這項政策好不好,合不合適。
這個話題在文人口中多有讚美,大抵說是遠古賢王們都是這般的虛懷若谷,今日的官家該學著些才是。
但是要注意,在他們的口中,所謂的百姓不是平頭百姓,而是士大夫。
大宋皇帝做事之前最好先問問咱們的意見,咱們同意了你再做。
這個是不是很有皿煮石油的味道?
可然並卵。
這群士大夫的屁股是歪的,若是按照他們的意見來實施改進,這個大宋遲早玩完。
歷史上的大宋就是這麼玩完的。
第1210章 牆頭草
皇子的教育一直是君臣關注的重點,為此趙曙給兒子配置了幾個侍讀,隔一陣子親自過問他的功課……
而韓琦等人也會不時的問問皇子的情況,以示關心。
所有的一切都來源於恐懼。
當年仁宗皇帝繼位時太年輕,沒有得到好的教導,以至於劉娥垂簾聽政,差點變成了武則天第二。
這樣的事兒不能再發生了,所以大家都在盯著皇子,恨不能他馬上就成熟起來。
所謂的教育,大抵最多的就是經史子集,但作為未來的太子和帝王,有一項是必修課,那就是歷代帝王的教訓,這就是所謂的屠龍術。
從歷代帝王的成敗中去汲取教訓,這是君臣對皇子的要求,而他們最推崇的就是千年以前的政治生態。
君王和臣子坐在一起商議國事,大家笑眯眯的。
百姓擁戴君王和臣子,君王出門喝個酒,遇到百姓還能一起弄個趴體……
這很嗨皮,但實際情況是那時候人口少,百姓愚昧,君王也沒多少學問和經驗,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大家都懵逼,於是就商量著來吧。
而到了後面情況就變了,始皇帝稱帝開始,帝王高居九重天,自稱是老天爺的兒子,簡稱天子,代替老天爺統御人間。此後的帝王就漸漸脫離了百姓,脫離了群臣,所謂孤家寡人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在場的都是重臣,什麼施政之前要詢問百姓的意見,這種說法他們自然是嗤之以鼻。
柄國之臣做事還要去詢問百姓的意見,你真當老夫一天沒事做了嗎?
若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