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的是自家產的。

比如磨碎可以用來煮粥的玉米,曬乾的紅薯幹,黃豆麵,還有高粱面之類的。比之前多了整整一倍。

大方桌上擺的滿滿的。

方奶奶不禁驚呼:「怎麼這麼多?多重啊。以後別買了,家裡都有。」

「這些糧食你們有錢也不好買。別不捨得吃,天熱就壞了。」

方奶奶笑道:「我們知道,肯定不能放壞。」說完就拉著他坐下歇會兒,「還去你爸媽那兒嗎?」

「不去!」方劍平搖搖頭,「再被他倆一起打出來多丟人。這些東西你們也別給他們。免得被他們扔了。」

這種事方劍平的父母幹得出。

不是文人卻有酸儒的清高。

知子莫若父。

方爺爺道:「不給。來就吃,不來就算。這次也是一週?」

兩次的假條哪能一樣啊。

方劍平:「這次六天。」

方爺爺不禁說:「你岳父謹慎。以後多聽聽他的。」

說起自己的老岳父,方劍平忍不住說:「他確實很有想法。這時候應該在跟村裡人開會說養蜂的事。要是能幹成,等過兩年回來,就能給你們拿些自產的蜂蜜了。」

方爺爺好奇:「跟我們詳細說說。」

方劍平微微點頭:「好!」

同一時間,張支書確實在跟村裡開會。

會議內容就是養蜂。

農場沒人會養蜂,張支書的報告遞上去,農場就讓張莊自負盈虧,且不能耽誤農活。

農場不出錢不出力,好比建國初期讓農民開荒。那時候打了多年仗,地多人少且一家比一家窮,一個村都沒三頭牛,開荒只能靠人力。為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就承諾開荒的頭幾年不需要交公糧。

張支書想到這點就讓農場給他寫個保證,以後養成了也不用給農場。

農場瞧著他像是很篤定,擔心以後想讓他交公不好辦,就給他五年時間。

會議開始,張支書就把蓋了公章簽了農場主任名字的證明拿出來給大夥兒看看。

養的蜂是自己的,開會的人提起一點興趣。

可是光有興趣沒用,得有蜜蜂。

有了蜜蜂還得有花。

方劍平得空跟他老丈人聊過,能不能把門口的空地利用起來種上果樹。

起初張支書覺得不現實。後來想想果樹也開花,再種些花,那就不用像老李信中寫到的那樣,開著拖拉機到處放蜂。

張支書聽到村民詢問花源,就看向老六家的代表——他四弟妹:「這事好辦,沒有花咱自己種。一枝花有經驗,你回頭跟她說說。」

王秋香代表他們那一家子,立即說:「沒用。種再多也不夠你家羊吃的。」

張支書噎住。

來富想起張支書家門口的花被羊吃的乾乾淨淨,小芳氣得沖她娘大吼的場面,頓時樂得哈哈大笑。

張支書也忍不住笑了:「別笑了。不種那種,種小芳她娘不敢讓羊吃的。」

王秋香不禁說:「羊什麼不吃。」

張支書:「帶刺的不吃。」

老四家的不禁說:「我想起來了。」

一枝花怕她那些花被張仁義拔掉燒火,就讓老六、老四他們連土一塊幫她移老六家裡。其中就有一棵帶刺的。她一開始不知道,大拇指還被扎的直冒血。

「一枝花家有。好像叫什麼月季。」老四家的仔細想想,「可是一棵有啥用。」

張支書:「快過年了,你們回孃家問問誰家有。」看向張老二,「回頭跟小草說一聲,讓楊斌幫忙打聽打聽。只要是花都行。甭管是桂花還是槐花。過了年就育苗。

「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