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一席話讓裴仲醍醐灌頂。

裴仲說道:“這是一種有效的監督機制,一種並不單一的上報機制。”

李倓倒是有些意外,沒想到裴仲竟然立刻就總結出了這種機制的精髓。

李倓點了點,說道:“所謂的監督機制,其實是一種情報收集處理和反饋。”

情報收集,用21世紀的話就是資訊收集。

“真實情報越公開,監督機制的作用越明顯。當情報越模糊,權力腐敗的土壤就越肥沃。”

聽到聖人這些話,眾人只感覺內心一震,似乎心裡的某些東西被觸碰到了。

“情報的模糊,又與情報反饋者是否擁有持續有效反饋情報渠道有關。”

“聖人,我很愚鈍,不知這句話如何理解?”裴仲說道。

“例如貪腐的情報如果只掌握在監察官員手中,監察官員知道了某刺史的腐敗,監察官員可能有兩種選擇。”

“一、上奏,嚴懲這位刺史。”

“二、當做不知道,繼續查,查完回去覆命。”

“這個時候,這個情報就只掌握在監察官員手裡,是否要嚴懲,不是朝廷能決定的,也不是百姓能決定的,而是這位監察官員所決定的。”

說到這裡,所有人都震驚了。

這是政治學中一個很基礎的概念,資訊即權力!

其實這些人都知道貪腐來自不透明,可如何透明呢?

朝廷多次派御史巡查各地,每一任皇帝如此,年年如此,但貪汙還是層出不窮。

先哲們在思考如何治國的時候,儒家給出的方法是禮儀仁智信,是德。

以德治國,要求官員有崇高的德行。

但一千多年,儒家的這一套並不能有效遏制貪腐。

甚至貪官打著禮的旗幟,公然行賄。

顯然,德無法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效果微乎其微。

眾人沉默了好一會兒,裴仲才說道:“朝廷派遣監察御史到地方上,向上流通的情報只掌握在監察御史手裡,但如果定期做民意調查,民眾眾多,收集的情報也多,更偏向於真實性。如果一部分官員處於私心想要隱瞞,難度會很大,甚至幾乎不可能。”

在場的都知道,這些民意收集上來,是要留副本的。

而且收集的這些民意,不是某一個人收集,而是多人在不同地方收集。

這進一步避免了資訊收集權的集中,降低了隱瞞的機率。

就比如剛才裴仲所說的成都縣尉安排自己的兒子進入成都大學這件事,利益相關的官員們是不會說的。

只有從民間去問。

但只從幾戶人家,那幾戶人家也未必會說。

按照流程,民意全收集,這件事被上報上來的機率將大幅增加。

這是一套從底層做持續多方面反抗情報的機制,多方向的情報收集,也迫使官員在一定程度上必須公開化這些情報。

一定程度上公開化這些情報,進一步逼迫官員去追查不法之事。

官員追查不法之事,最終呈遞到御史或者京師。

御史或者京師官員不作為,這些情報就會驚動宰相或者御史中丞,甚至皇帝。

綜上所述,這其實是一套從下至上的情報持續反饋機制。

在公開化下,貪腐的記錄是沒辦法被相關官員們無視的,否則很容易被政敵扣上人浮於事的帽子。

“你很聰明。”李倓看著裴仲說道,“這是新民之政。”

說到這裡,李倓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斬殺大唐貪官的不是朕手中的劍,而是民意!”

劉問之沉思片刻說道:“如果將這些都下放到民間,那民豈不是能威脅官了